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宁可终生不饮酒,不可三餐无茶饮。”在喝茶这件事上,中国人是认真的。
《生命时报》邀请茶叶专家,为你解读中国茶里的健康之道。
受访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
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
中国文化里的茶叶香
茶文化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翻开中华历史的篇章,每一页都浸着茶香。
春秋战国:药食两用
春秋时期,人们把茶煮熟后加上调味料,作为蔬菜配饭食用。战国时期,茶还是一种药用植物。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得荼(即茶)而解之。”
西汉:饮茶文化开始形成
西汉时期,人们用茶来烹煮饮品,并出现了专门的茶具。这也是饮茶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
汉朝《煮茶图》
唐朝:茶叶走出国门
“茶圣”陆羽的《茶经》,标志着茶文化进入兴盛时期。此时,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茶成为一种家常饮品,茶文化也随着各国遣唐使一起走出了国门。
宋朝:点茶、斗茶盛行
宋承唐代饮茶之风,并将其发展到新的高度。宋朝人的饮茶方式称为点茶和斗茶,专业的茶师、茶学评论、文学艺术作品纷纷涌现。
宋朝《撵茶图》
明朝:茶叶流行至欧洲
明朝末年,荷兰人将茶籽由澳门运销到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再传到英国等欧洲各地。
时至今日,茶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饮品。
一杯茶的“人体旅程”
研究显示,茶中含有多种化合物。对茶品质影响最大、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保健作用的是一些特征性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等。
一杯茶入口,会发挥怎样的健康功效?
饮茶后1分钟
温润醇和的茶水进入口腔后,第一个好处便是解渴。
作为茶叶中最主要的抗氧化物质,茶多酚是天然的“人体保鲜剂”,能抗炎、杀菌,帮助缓解口腔溃疡和咽喉肿痛等症状。研究显示,茶多酚还可以抑制体内钙流失,预防龋齿。
饮茶后10分钟
茶多酚到达肠胃,开始帮助肠道蠕动,加速运送营养物质。它不仅可以缓解便秘,还对一些肠道致病菌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饮茶后30~60分钟
茶多酚被吸收进入血液中,除了有抗氧化、抗衰老、控血糖等作用,还能够减少人体内“好胆固醇”的流失。
约45分钟,咖啡因会顺着血液到达各个器官,唤醒沉睡的大脑、增强心肌收缩能力、加快新陈代谢。
饮茶后5小时
茶氨酸跨过血脑屏障进入人的大脑,帮助释放和代谢神经递质,让人感到镇静安宁、快乐愉悦,还能降血压、保护脑神经、抗疲劳。
此外,有研究发现,茶能促进大脑区域以更有效的方式相互联系,改善大脑认知功能,增强记忆,增进智力。
饮茶后6~24小时
咖啡因在体内的旅途结束,茶多酚也被分解或通过尿液排出体外;随后,茶氨酸也结束了在人体内的行程,分解消失。
需要提醒的是,要长期、适量饮茶才会达到以上健康效果。不同茶叶中保健成分含量各不相同,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院士推荐的“饮茶方”
绿茶、*茶、白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六大茶类,由于制作工艺不同,风味和成分差别很大。
刘仲华院士的饮茶建议是:一天、一年、一生中,茶叶都要交替着喝。
“轻氧化”到“重发酵”
喝茶时,可以遵循由轻氧化喝到重发酵的规律。
一天之中,早上喝杯使人兴奋度高的绿茶,会更有精神;晚上如果吃得油腻,喝杯黑茶可辅助代谢。一年之中,夏天喝刺激性较大、相对凉性的绿茶、白茶去暑;冬天喝刺激性较小、相对温性的红茶、黑茶暖胃。一生之中,随着年龄增长,饮茶由轻氧化到重发酵:年轻时睡眠质量较好,喝咖啡因含量较高的绿茶影响不大;年龄大了可以换成微生物发酵、咖啡因含量较低的黑茶,以免影响睡眠。
当然,选择茶叶还需要考虑个人饮茶偏好和身体差异。
数量9~10克
每天喝茶9~10克属于中等量,可早中晚分3次冲泡。研究发现,茶的健康功效也有量效关系,可根据个人需求适当提高饮茶量。
隔夜茶不建议喝
“隔夜茶”并不致癌,但不提倡喝。一杯茶泡久了,只是没有刚开始泡时的香气和鲜爽感了,不会威胁健康。从卫生角度考虑,隔夜茶不提倡喝。▲
来源: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