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身体一直很不错的李大妈总感觉腹胀、恶心、没胃口,医院做了胃镜检查。检查发现陈大妈的胃黏膜层变薄、萎缩,医生告诉李大妈,她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有癌变风险。
刚开始陈大妈会定期去复查和注意饮食,但时间久了,陈大妈见胃不痛了,胃口也回来了,觉得自己已经康复,就不再复查和忌口。
直到最近一个月,陈大妈又出现腹胀腹痛的症状,有时痛得直冒冷汗,甚至出现了便血。陈大妈知道大事不妙,赶紧让儿子带她去看医生。
经过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陈大妈已经到了胃癌中期。陈大妈听到后,后悔极了:“原来医生说的是真的,如果当时没有中断复查和忌口,会不会就不一样了……
胃癌是全球第三大癌症相关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我国是胃癌大国,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年新发病例48万,死亡人数为37万。由于发现不及时,约有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胃癌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从胃炎到胃癌,只有4步!
说到胃癌,就不得不提胃炎。胃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胃炎的发生,主要与应激性事件、自身免疫性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压力过大、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酗酒等因素有关。
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从胃炎发展成胃癌,一般需要经过4步: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在体检中相当普遍,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表现为胃黏膜组织学上有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没有胃黏膜萎缩性的改变。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就会慢慢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胃黏膜层变薄、萎缩等,是胃癌的癌前病变,有一定的癌变概率。如果治疗不得当,病情就会进一步发展,向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靠近。
肠上皮化生是胃粘膜在反复损伤-反复修复这一过程中,替补的细胞发生异变导致。当肠上皮化生进一步发展成不典型增生的时候,就意味着胃癌早期已经来临。
最后,经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的“不懈努力”,胃癌就慢慢地找上门来了。
不过,我们也不用过于惊慌。一般来说,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胃癌,短则需要几年,长则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且只有1%左右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发展为胃癌。但是要注意,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中重度肠化生或异型增生者,属于癌前病变,胃癌的几率将大大提升,需要及时处理
从胃病到胃癌,5个症状要留心
胃癌早期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很多患者出现胃胀、胃痛、反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时候,都认为是没什么大不了的胃病,忍一忍就过去了,导致错过了最佳的就诊时间,影响了治疗的及时性,不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长生存期。因此,以下5个症状一定要留心,当它们出现的时候,要警惕是胃癌的征兆:
1.上腹有肿块
上腹部出现不明肿块,肿块质地坚硬,有压痛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肿块迅速增大,累及背部、胸部等位置,造成背痛、胸痛。
2.疼痛性质改变
不管是腹痛、胃痛还是腰痛、背痛,疼痛感逐渐变得频繁,而且反复出现,毫无规律性可言。
3.烧心泛酸
胸骨下部的位置出现强烈的灼烧感,同时胃酸大量分泌,腐蚀食管粘膜,引起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4.大便发黑
大便颜色异常,表现为发黑,排除了食物、药物等因素之后,可能与肿瘤引起上消化道内出血有关。
5.体重下降
由于肿瘤的存在,一方面,消化功能出现异常,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浑身乏力;另一方面,机体吸收营养物质出现障碍,从而导致体重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造成暴瘦。
做好3件事,阻隔胃炎变胃癌
预防胃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病因,也是一级致癌因子。如果在慢性胃炎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胃炎之前,就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时阻止胃癌的发生,甚至发生逆转。
2.定期做胃镜复查。胃镜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也是诊断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最重要的利器,可以发现1-2mm的微小癌灶,是CT、彩超等检查无法替代的。
3.改正不良习惯。包括经常吃太麻太辣太烫的食物、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吸烟酗酒、经常喝咖啡和浓茶。
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中,胃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其实并不少见。数据显示,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慢性胃炎。需要注意的是,慢性胃炎离胃癌并不远。所以,我们更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调节情绪等,远离胃炎,很大程度上等于远离胃癌。
参考资料:
[1]《老戏骨因胃癌病逝!从胃炎到胃癌只有5步!胃病的知识一定要了解!》.健康时报.-04-14
[2]《胃病到胃癌有征兆》.健康时报.-06-09
[3]《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吗?》.健康时报.-11-23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