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病因诊断
退行性疾病
肿瘤
炎症
感染性疾病(如椎旁脓肿或椎间盘脊椎炎)
创伤(患猫无创伤史)
检查
胸腰椎CT扫查
检查结果
CT可见T2棘突和椎板增厚硬化,呈不规则排列(图一)。与T2锥体相邻的右侧椎骨右背侧可见明显增强的软组织带。这种组织破坏了该区域的硬膜外脂肪,压迫正常脊髓横断面的约70%。影像学检查提示鉴别诊断疾病包括(椎体错构瘤)、肿瘤(骨肉瘤或纤维肉瘤)、感染性疾病(脊髓炎)。
图一:一只渐进性、双侧T3-L3脊髓疾病猫的颈胸段脊柱矢状(A)和横断面(B和C)CT图像(骨窗)。病变T2椎体的矢状(A)和横断面(B)图像中,与相邻正常T3椎体(C)的横断面图像比较,可见棘突和椎板增厚、硬化和边缘不规则,导致相邻硬膜外脂肪消失和脊髓受压。
手术探查脊髓减压,细菌培养和组织病理评估。行T2背侧椎板切除术。T2椎骨棘突和椎板增厚、不规则。外侧皮质骨和内侧松质骨低分化,后者空隙大。手术移除了所有可见异常组织。手术过程平稳,出院后患猫情况稳定,仅有轻微的双侧后肢姿势反应减弱。
T2椎板厌氧菌和需氧菌培养结果皆为阴性。组织病理可见以静态内皮细胞为特征,被周皮细胞和平滑肌包围,含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结构的结节性增生病灶。结节内包含岛屿状新骨,被肥厚的成骨细胞包围。皮质骨和骨膜厚度不同,有中度至明显的骨膜新骨形成。中度、多灶性、髓样血管增生伴新骨形成相提示椎体错构瘤。
评论
错构瘤是一种罕见的发育性疾病,其特征是分化良好的内皮细胞良性不规则增殖。在兽医医学文献中无明确的定义,椎体血管瘤、血管瘤和骨内血管畸形都用于描述同一类型病变。错构瘤是参与多种细胞与血管肉瘤区别。过去错构瘤被认为具有有限生长特征,最近证据表明,一些错构瘤可能具有强侵袭性,手术切除后有复发倾向。据报道错构瘤在许多物种起源于不同组织,包括骨骼、卵巢、皮下、肺实质、大脑和脊髓。
患病猫在青年期发病表现出临床症状,据报告出现临床症状年龄为9个月至3.5岁。无性别及品种倾向,报道有过颈椎和腰椎段发病,胸段脊椎是最常见部位。渐进性本体感受性共济失调和继发于肿块效应和神经组织压迫的脊髓疼痛是猫脊椎错构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也曾有报道尿潴留及不同程度轻瘫,也可能只有非特异疼痛,这些在人类医学中更常见。曾提出错构瘤和FeLV感染之间有关联,但大多数感染猫的FeLV结果为阴性。
本病例影像学可见不同程度脊髓压迫的单发的硬膜外病变与椎体错构瘤一致。MRI下椎体错构瘤在T2-W下的特征通常为不均匀高信号(相对于脊髓)。CT扫查可见不规则骨增生性病变,与正常相邻骨相比衰减明显增加(~HU)。曾报道的脊椎错构瘤仅限于椎体、椎弓和关节面。就作者所知,本病例是第一例错构瘤病变至棘突。MRI较CT是脊髓疾病的首选诊断手段,本报告中CT扫查具有诊断价值。大多数椎体错构瘤导致椎体骨结构改变,故在怀疑本病时也可用CT辅助诊断。
椎体错构瘤的治疗是手术切除异常组织。包括半椎板切除术、部分椎体切除术或背椎板切除术,具体操作取决于椎体病变范围。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严重出血和术后短暂的神经功能失调。手术干预后有存活3个月到2年的相关报道。在多数情况下,患猫可完全康复,神经学检查正常、情况稳定。一个病例报告中由于术中并发症未将异常组织完全切除,但在术后2年患猫临床表现及神经功能正常。
本病例中患猫在术后6周神经症状复发。给予抗炎剂量强的松龙和加巴喷丁未见改善,术后10周症状持续恶化,患猫不能走动。复查CT(按照前述方案),MRI扫查并增强。CT图像与先前发现一致。MRI图像下病变不均匀,T1-W和T2-W下低信号。硬膜外均质增强,提示脊髓明显受压迫。影像学检查可见T2椎板原位置复发,硬膜外受压。尝试再次脊髓减压,组织病例学检查结果支持椎体错构瘤。患猫未能恢复行动,生活质量差,执行安乐死。
本报告中患猫错构瘤侵袭性生长,治疗效果不理想,故错构瘤不应该被认为是完全良性的;在人类医学中,常规治疗中包含术后辅助放射治疗,以降低复发的风险。在1例猫椎体错构瘤报告中,手术减压后辅助放疗;26个月后患猫临床表现良好。因此,椎体错构瘤减压手术后进行放疗合理。放疗可能可以改善本报告中猫的临床结果。
对于患有渐进性本体感受性共济失调和脊柱疼痛的年轻猫,鉴别诊断包含椎体错构瘤。组织病理可帮助确诊,CT或MRI扫查作为诊断方法同时可辅助确认肿瘤位置关系。对于侵袭性生长的椎体错构瘤可术后放疗辅助治疗。临床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认猫椎体错构瘤术后放疗的长期结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