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粗大钙化通常为超声检查偶然发现,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既往感染、炎症、阴囊积液或阴囊长期慢性轻微外伤有关。超声上,睾丸粗大钙化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高回声,伴或不伴有后方声影,通常以测量的最大直径超过3mm来区别于睾丸微石症。
有报道认为,睾丸微石症与睾丸原发性生殖细胞恶性肿瘤相关,而睾丸粗大钙化通常认为是一种良性改变。丹麦学者Pedersen等对6例睾丸粗大钙化患者最后发展为睾丸恶性肿瘤的过程进行超声随访和监测,文章发表于年第12期JUltrasoundMed杂志上(原始文献PMID)。
患者诊断为睾丸恶性肿瘤的平均年龄为40岁(28~56岁),从超声发现粗大钙化到发现恶性肿瘤的时间范围为1~4年,肿瘤类型为分别为精原细胞瘤5例,间质细胞肿瘤1例。其中,粗大钙化位于右侧、左侧和双侧者各为2例,而肿瘤位于右侧和左侧者各为3例,所有粗大钙化均与肿瘤发生在同一侧(图1)。另外,2例患者还合并睾丸萎缩这一项睾丸恶性肿瘤危险因素。
图1右侧睾丸粗大钙化患者发生睾丸恶性肿瘤前后的纵切面声像图。图A示睾丸实质内散在的粗大钙化(箭头示),未见明显肿块回声;图B为2年后超声随访显示粗大钙化和多灶性精原细胞瘤(箭头示)
作者指出,睾丸微石症被认为与睾丸肿瘤的发生有关。目前,欧洲临床指南建议,睾丸微石症若同时合并其他睾丸恶性肿瘤危险因素(如睾丸萎缩、家族性或个人既往生殖细胞肿瘤史、睾丸下降不良、睾丸固定术史),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超声随访检查,直至55岁。
睾丸粗大钙化通常认为是睾丸病变的良性特征。最早曾有作者使用「烧毁性肿瘤(burned-outtumor)」描述睾丸粗大钙化与睾丸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是指睾丸恶性肿瘤的原发灶在未经治疗情况下出现自发性消退,可能与机体的免疫机制有关,而粗大钙化则是原发部位肿瘤出现自发性消退后的残留表现。
作者认为,睾丸粗大钙化与睾丸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尚未有大样本统计学数据进行探讨和分析。本研究虽仅有6例患者,但具有完整的随访体系,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鉴于睾丸粗大钙化可能与睾丸恶性肿瘤(尤其是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因此定期的超声随访监测可能会让患者受益。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快来给我们留言讨论吧!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