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痛风慢性期的特征性表现,常见于跟腱、第一跖趾关节、耳廓和指腹等部位,腰椎椎管内痛风石临床较为少见。腰椎椎管内痛风石缺乏明确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易与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混淆,因而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
年3月我院收治1例腰椎椎管内痛风石患者,现将其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诊疗过程
患者,男,70岁,8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腰背部疼痛,并逐渐加重,有时伴有臀部、双侧小腿外侧疼痛麻木。5年前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且正常步行距离逐渐缩短,就诊时正常步行距离约10m。先后多次给予止痛、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无既往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史。
体格检查腰椎平背畸形,稍侧弯。腰部可见艾灸瘢痕,无异常毛发生长。腰部压痛、叩击痛。双足浅感觉减退;左侧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尚可。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6.5×个/L,中性粒细胞4.1×个/L,C反应蛋白5.29mg/L,红细胞沉降率92mm/h,血尿酸.6μmol/L。
影像学检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显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稍侧弯;L4、L5顺列不良;椎体边缘及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部分形成骨桥。
腰椎正侧位X线片
腰椎CT显示L3~4、L4~5、L5S1椎间隙积气伴椎间盘向后膨出,压迫硬脊膜囊,关节突关节退变;L2~3椎间盘水平椎管内可见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少许分散的不规则高密度影。
腰椎矢状位与横断位CT片
腰椎MRI显示L2~3、L3~4、L4~5、L5S1椎间盘在T2WI呈低信号,膨出,压迫硬脊膜囊,椎间孔缩小,相应*韧带增厚,椎管变窄;L2~3椎间盘水平椎管内可见类圆形肿块,肿块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其内可见点片状稍高信号。
初步诊断为“腰椎椎管狭窄症,L2~L3椎管内占位”。
腰椎矢状位MRIT1WI腰椎矢状位MRIT2WI
腰椎横断位MRIT1WI
手术方法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中咬骨钳咬除L2~L3部分棘突及椎板,可见关节突关节、*韧带、椎管内不同程度的白色颗粒样结晶沉淀,硬脊膜囊左侧后方粘连着数枚大小不一的白色结节状物,最大者约0.6cm×0.8cm×0.6cm,压迫硬脊膜囊及神经根。
术中病变组织
仔细分离后,完整切除病变组织。
切除的病变组织
切开结节后,可见白色石灰样组织,送病理检查。术中腰椎椎管减压完毕后,见硬脊膜囊搏动良好,植入椎间融合器,安装连接杆。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给予头孢呋辛酯预防感染、甘露醇消除水肿等治疗。
病理报告送检组织可见变性及坏死,局部见淡粉色无结构物质,周围有多核巨细胞,提示为痛风结节。
病变组织病理切片
临床疗效术后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症状较术前明显减轻,左侧拇长伸肌和拇短伸肌肌力由Ⅳ级恢复至Ⅴ级,佩戴支具可自行下床活动。
腰椎痛风如何诊断?
腰椎痛风的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伴或不伴有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急性发病或缓慢进展。患者通常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史,伴有炎症指标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沉降率等升高。但本例患者无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病史,血尿酸含量、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亦处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仅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见脊柱痛风石亦可能是痛风的首发表现。
影像学检查对腰椎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腰椎痛风患者早期X线片上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如腰椎退行性改变、骨质增生及腰椎失稳等,后期可出现穿凿样骨质侵蚀性改变。
CT对痛风石的诊断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敏感性更高,痛风石表现为中等或高密度、形态不规则的类软组织肿块,其他表现还包括骨骼周缘明确的边缘硬化等。此外,有研究表明,采用双源CT扫描可有效区分痛风石与其他组织,提高诊断率。然而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并未常规配备该类设备。
MRI检查时,痛风石在T1WI通常呈中等或低信号,在T2WI呈或低或高的信号改变。研究表明,痛风石在T2WI呈低信号的原因可能与痛风石钙化有关。应用增强扫描MRI,痛风石周边可表现出均匀或异质的增强信号。本例患者CT显示L2~3椎间盘水平椎管内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少许分散不规则高密度影;腰椎MRI显示L2~3椎间盘水平椎管内类圆形肿块,肿块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其内可见点片状稍高信号。该患者影像学表现与既往痛风石的CT及MRI研究结果相符合,但缺乏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因此,腰椎痛风石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患者有痛风表现或痛风病史,在排除肿瘤和特异性炎性病灶后,应着重考虑痛风石的可能;但当患者无痛风表现或痛风病史,痛风石极易误诊或漏诊。由于当前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临床体征的关联性不高,确诊痛风石通常依靠术中切除病灶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
腰椎痛风怎么治疗?
针对腰椎痛风的患者,若无压迫脊髓神经症状,可优先考虑药物治疗,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药物或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缓解疼痛。药物治疗期间,患者合理、规范用药是关键,待临床症状缓解后再行规范降血尿酸治疗。若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椎管狭窄压迫神经组织,建议限期手术治疗;若出现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特别是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即使在急性期也应行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充分减压。鉴于痛风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术后仍需进一步监测与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复发。
——END——
作者:医院来源:夏炳江,韦金忠.手术治疗腰椎椎管内痛风石1例[J].中医正骨,,32(8):75-77.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一切以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投稿或转载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