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命名为“粉刺性乳痈”范畴。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维为基础,将GLM按照发展过程进行分期论治。
1、内治法
(1)中医辨证论治
肿块型:⑴肝经郁热证。乳头凹陷,乳晕部结块红肿疼痛;伴发热,头痛,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治法: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推荐方药:选用柴胡清肝汤加减,仙方活命饮加减[70])。⑵阳虚痰凝证。表现为乳房肿块漫肿,皮色不变,无热无痛或偶有刺痛,口中不渴,平素可有怕冷,手脚冰凉等表现,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治法:温阳散寒,化痰消肿;推荐方药:阳和汤加减。熟地黄、肉桂、白芥子、姜炭、甘草、鹿角胶等)。脓肿型:热毒炽盛证。表现为局部高肿疼痛,皮肤鲜红,肤温高,苔薄黄或黄,脉滑数有力(治法:清热解毒,透脓消痈;推荐方药:透脓散加减)。
溃后型:⑴脾虚湿盛证。表现为疮形平塌,难溃难腐,或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者,可伴见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健脾利湿法;推荐方药:四君子汤加减[74],参苓白术散[75])。⑵正虚邪滞。脓肿自溃后或切开后久不收口,脓水淋漓,形成乳漏,时愈时发,局部有僵硬肿块;舌质淡红或红,舌红苔黄,脉弦(治法:扶正托毒;推荐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托里生肌汤)。
(2)中成药西黄胶囊,1.5g,2次/d,饭后半小时服用[77]。在临床实践中,也有推荐根据体质量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体质量≥50kg予以1.5g,2次/d,50kg予以0.75~1.0gBid治疗。
(2)外治法
(1)贴敷法肿块初起局部疼痛明显,可用金黄散、如意金黄散或如意膏、矾冰液等外敷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肿块质地硬,经久不消,则可以阳和膏外敷以温阳化痰散结,或使肿块快速化脓,脓去则肿块消。成脓后局部高肿红热,可用如意膏、矾冰液外敷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如局部流液稀薄清量或溃后坚肿难消,则可以阳和膏外敷以温阳化痰散结,或使肿块快速化脓,脓去则肿块消。溃后局部伴有高肿红热,可用矾冰液、金黄散或者如意膏外敷以清热解毒,需要注意的是如意金黄散避免接触破溃口;如局部漫肿或溃后坚肿难消,则以阳和膏外敷以温阳化痰散结。
(2)中药外洗/熏洗适用于肿块型无破溃口患者。可用中药煎汤外洗或熏蒸,或外敷,可选择内服药之三煎液。
(3)提脓去腐药捻引流术适用于脓成未透切开后,或溃后有脓液多,或坏死组织未能液化排出者。腔内置入提脓药捻祛腐(比如八二丹,九一丹)引流。
(4)刮匙搔刮捻腐术适用于脓肿、窦道形成者,溃口反复发作,以探针探查脓肿、窦道的深度和方向,刮匙清除坏死组织,在各个腔隙放置提脓祛腐药物。
(5)生肌法脓腔或窦道坏腐祛尽,局部可加用橡皮生肌膏、九华膏或者康复新液纱条以促创面愈合。
(6)垫棉法适用于深层瘘管、创腔较大者。创面脓腐已净,可用纱布、棉球等加压压空腔处,再予以加压绑缚,促进腔壁粘合与愈合。
(7)针灸法适用于疾病的各个阶段。主要穴位包括太冲,三阴交,天池,膻中,内关,阿是穴等;实施中医辨证后根据症状合理选择配穴,比如胃热可选择内庭穴等。针灸选择1.5寸毫针,施针之前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之后将针刺入,得气后,用捻转泄法,刺入后留滞30min。上述穴位针刺治疗基础上还可同时实施快针治疗,选择背部天宗穴,膈俞穴,肩井穴,利用1.5寸毫针,刺入穴位(肩井穴)0.8寸,膈俞穴施针时需要斜向(和脊柱保持45度角)刺入0.8寸,天宗穴施针时需要斜向(偏向乳房方向)刺入1寸,局部得气后马上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