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01
没有“洗磨”导致咖啡串味
磨豆机在每次磨完咖啡后,刀盘或多或少都会有细屑粘在上面。有些友友如果使用频率低且没有清洗的习惯,那么积在缝隙的细粉就会随着存放时间而变质氧化,产生不好的味道,比如木头味或者油耗味。此时直接进行手冲就会导致咖啡串味。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建议在正式研磨前,往豆仓里扔几粒先过一遍。此外,要让一台磨豆机的使用寿命更长,日常使用时应养成用完清洁的良好习惯。
细节02
混润的滤纸不贴合滤杯
润湿滤纸是很多人冲煮前习惯采取的动作作用其一是让滤纸紧紧贴合滤杯,其二是能够为滤杯和下壶预热。一些uu在润湿过程中,只知道用水把滤纸浇湿,却忽略了贴合的重要性。没有贴合可能会导致咖啡粉在闷时排气会受到阻碍,一些滤杯壁的设计也将失去辅助作用(例如V60的螺旋纹导流肋骨),那么咖啡萃取的均匀度与下水速度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细节03
倒粉后拍打滤杯太多次
我们在倒粉之后采取的轻轻拍打或摇晃滤杯来让粉层表面趋于平整,可以让粉水接触均匀。但是,如果拍打的幅度过大或者次数太多,是会导致体积较小的极细粉从缝隙中落入底部。此时,下层的粉会更加紧密,但是上层的粉会变成松散,从而导致冲水过程中,水难以渗透造成冲煮尾段堵塞的问题C因此,我们在倒粉的时候,可以先对准中心的点,慢慢倒出咖啡粉,这样就不容易出现过于偏向一边的现象,只需轻轻一晃颗粒即可亚整分布在滤杯底部。
细节04
注水前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注水前的检查工作十分重要,首先,润滤纸之后的流入分享壶的水有没有倒掉,烧水壶的水量够不够。咖啡粉将电子称归零再倒入,以再次确认克重,以防磨豆机“吃粉”。
细节05
太早确认水温导致后期温度不够
新手友友们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习惯先确认好水温,然后盖上盖子再去忙其他的,到最后才开始手冲,却没有注意到此时的水温已经降低,影响到咖啡的萃取。因此,建议各位在家手冲的友友可以把确认水温放在开冲之前,若是无温控水冲壶,可以考虑它的吸热效果,选择比冲煮温度高几度的热水倒入等待慢慢降至目标温度然后立马开始注水。
细节06
闷蒸时,局部的咖啡粉没有湿润
大家都知道的闷蒸公式是咖啡粉2倍的水量等待30秒,但实际上它有个前提,就是确保咖啡粉全部浸湿,可以同时排出气体。如果只注重闷蒸的水量和时间,控流又不太娴熟,容易出现粉层一侧干一侧湿的情况如果无法做到2倍水内把粉全部淋到位,那么尝试“挪用”一点后段的水量(5~10克),以追求更好的闷蒸效果。
细节07
冲煮参数不严谨执行
在冲煮咖啡之前,制定相对应的冲煮计划包括粉量水量温度研磨度,水温,注水分配等参数,严格按照设定的数值进行冲泡,如果咖啡味道不对,再进行调整,而不是完全只靠感觉进行冲煮,这样冲出来的咖啡不对味的时候很难找到影响的因素。
细节08
只盯着电子称,忽视了粉床变化
不少新手注水时总喜欢全程盯着电子称上的数据看。当然,为对咖啡萃取来说,数值的准确性固然重要,但把过多精力摆在数据上,往往会错过粉层的变化。比如冲一款浅烘豆,细研磨让下水的速度有所减慢,当液面持续上涨漫过粉层的话,水便顺着导流骨过于集中看克重和时间,直接溜走造成萃取不足。因此,注水过程应该把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