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这个太行山深处县城,如何靠绿资源突围
TUhjnbcbe - 2024/8/12 16:38:00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位于太行山中段分水岭西侧,沁水盆地东缘,北连太行山最高地和顺县,素有“晋疆锁钥、山西屏障”之称。

耕地面积有限成左权天然劣势。左权常有“八山一水一分田”说法,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米左右,十分的土地中只有一分适宜耕种,耕地面积仅占全县总面积的7.8%,为24万亩。

由于缺乏支柱性产业、田地数量有限,左权县在年时有建档立卡贫困村个、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贫困人口数占全县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年,左权县实现全面脱贫,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面临不少挑战。

如何转劣势为优势,实现乡村振兴?从发展旅游业到延伸农产业链,左权交出了一份农民年均增收近一倍的答卷。

打造农村度假胜地

孙洁所在的左权县麻田镇泽城村最先让村民看到未来的希望。去年5月,泽城村与国际水彩协会合作,挂牌成立“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打造集写生、康养、度假、游学一体的旅游胜地。今年一入春,写生基地的主体民宿建筑便动土开工,仅用5个月时间便建成封顶,现已正式对外开放。

△开工建设前泽城村的全貌。摄影/张文军

如今民宿开张在即,孙洁作为泽城村村民成功入聘,成为一名“上班族”,从事洒扫清洁的工作。孙姐每月工资元,在民宿干半年挣的钱相当于在地里干一年。“老总也是本地人,挺照顾我们。今天我有脑梗的事老总还提了一下呢,他说都是本村的,好了就可以上班,要是觉得太累了就告诉他。”孙洁说。

除主体民宿外,老树咖啡馆、直播间、文创店等项目也正逐步落地。现在,已有近50位像孙洁一样的泽城村人或左权人在这里上班,不用外出打工。

泽城村前期与山西传媒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等21所高校签订协议,预计固定学生写生群体将有2万人。9月28日,来自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余名学生已入住泽城写生驿站,“这里的山太漂亮了!”一名美术学院的学生感慨。

△孙洁的工作地点——泽城村写生基地的民宿,现可接待人居住。摄影/张文军

△老树咖啡取名于屋旁的一棵生长了年的老槐树。现在,咖啡馆等项目的运营及宣传均交由专业的文化传媒公司负责。摄影/张文军

△老树咖啡馆里的咖啡机器人。这是山西省首台全自动咖啡制作机器人,成为写生基地的新特色,可支持24小时全天候营业。摄影/张文军

同为中国北方国际写生基地的老井片区,则向着“电影+古村落”人文路线发展。说起老井村,很多人想到的张艺谋首次担任主演的电影《老井》,这部电影讲述了老井村青年孙旺泉(张艺谋)打出全村第一口水井的故事。山西省左权县拐儿镇石玉峧村正是这部影片的取景地。

“峧”意为两山山脚交汇之处,老井村四面环山,地处太行山深处,交通不便。从左权县驱车前往需要走40多分钟的高速,20多分钟的山路,到了村口还需要徒步进村,村内水泥路仅能容一辆金杯面包车通行,错车只能倒行回空旷地带。

如今,依托写生基地,老井村的劣势正在进一步转换为优势。

△电影《老井》取景地。摄影/李士萌

△黄土地与太行山石灰岩造就老井独特的村落景观。建设中的老井村写生基地也希望修旧如旧,保留老井村的古村落样貌。摄影/魏尧

创新运营模式

除了蓄力中的文旅产业,老井区还可以发展什么?所谓靠山吃山,漫山遍野的核桃树给了答案。

核桃树适应能力强,生于海拔-米之山坡及丘陵地带,常见于山区河谷两旁土层深厚的地方,一棵成年的核桃树少说能采摘下30-50斤的核桃。

但这些年,村里的青壮年流失严重,老井村的核桃树由于缺乏管护,质量一直上不来。原先收核桃的小商小贩购买能力有限,价格浮动大,村民采摘核桃的积极性不高。老井村抱着一山的核桃“消化不良”。

△年为老井村村民拍摄全家福合照时,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已离开家乡讨生活。摄影/张文军

年起,左权县响应省里号召,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全力实施产业托管服务。从核桃的施肥、剪枝,到采购、销售等环节,除采摘环节外,全权交予托管企业。

从小在老井村长大的吕世英告诉记者:“之前小商贩收核桃,四五毛一斤,现在政府给些补贴,托管公司收购核桃的价格是六毛五一斤。今年我们家的核桃树差不多能打下来多斤,能挣个多块。加上种玉米、收松子的钱,一年务农大概能挣个六七千。”

9月份正是收核桃的季节,一入白露,在外打工的人纷纷回村收核桃。“专家来地里考察过,咱们这片核桃林,白露之后成品最好,村里还专门组织了护林队,监督村民不要提前采摘,影响核桃品质。”左权县拐儿镇镇长白娟说。

据左权县林业局统计,左权县从去年开始推行的核桃树托管服务共覆盖36个村户,1.08万亩核桃树得到标准化管理。近亩多年无人打理、几近死亡的核桃树再焕生机。全县核桃增产幅度达三成,亩均增产50公斤,全年核桃产量稳定在万公斤,产值实现1.8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元。

△年秋收后,村民正在掰玉米棒子。那时村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玉米。摄影/张文军

△近10年后再次见到照片里的这对夫妻,他们的农活已不止掰玉米,还有收核桃。摄影/张文军

“专业合作社+托管公司”的农业管理体制在左权县逐步推开。从简会村的湖羊养殖到麻田镇的高山冷水毛腿蟹,从石匣乡的冰酒到太行黑山羊养殖,创新经营模式已为当地村民带来新的收入增量。左权县北部的寒王乡自年开始探索湖羊养殖,已连续两年为村集体分红。左权县东南部麻田镇下口村以“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建立毛腿蟹养殖基地。由于水质优良,毛腿蟹肉质鲜甜,下口村螃蟹养殖基地已和太原美特好超市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今年行情好,一斤螃蟹能卖到60元,供不应求。

△寒王乡湖羊养殖运营模式示意。

△寒王乡湖羊幼羔。湖羊具有早熟、四季发情、一年二胎、每胎多羔等特点。摄影/魏尧

△下口村养殖基地。养殖基地今年与上海海洋大学团队合作,致力于打造“高山冷水蟹”品牌。摄影/魏尧

大田转大棚

芹泉镇是左权县脱贫攻坚战中最难拿下的一城。由于芹泉的工业基础较薄弱,经济发展尤其慢,村里的年轻人已走得七七八八。

芹泉镇小南庄村的一位村民李老汉(化名)今年已经60岁,他自己也坦言:“我这个年龄出去打工没人要,即使有人要,给的也是工地上最低的工钱,一个月最多挣三千。”

如何在农业大镇“杀出一条路”,芹泉镇年上马的西红柿大棚率先“出线”。目前芹泉镇西红柿种植面积已发展至0亩,年,西红柿总产量达5千万斤,总产值近余万元,亩产增收2.2万元,产业带动起的贫困户的户均增收近一万元。李老汉也转为“年薪制”,在家务农挣的钱比打工多。

△芹泉镇小南庄村全景。据了解,芹泉镇0亩蔬菜大棚中,有接近一半为农民所有。摄影/张文军

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头两年的蔬菜大棚,全靠政府扶植,举步维艰。一方面芹泉镇的菜市场经理人不多,农民种的蔬菜没有销路,种植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村民不熟悉大棚种植技术,年收欠产时有发生,盈利赶不上投入。“农民缺乏大棚种植技术,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可能是大棚忘记通风,也可能是施肥频率不到位,这个棚就毁了。”左权县农业局产业中心主任赵瑞雪坦言。

为解决大棚种植的技术问题,农业局专门聘请两位技术员常驻。农户人人手里有专家的电话,遇到问题就给技术员打电话来解决。

转机出现在年至年西红柿价格的几次上涨。蔬菜市场供需缺口出现,西红柿价格节节上涨,大量经理人涌入山西收菜,芹泉的西红柿大棚由此打响名号,逐渐迈入正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提高不少。

“市场打开后,河北、山东、河南都有人来收。现在芹泉镇聚集了差不多有五六十个经纪人,村口就是交易市场,高峰时一天能拉走一二十辆集装箱车。”赵瑞雪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芹泉镇种植西红柿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芹泉海拔高,其他省份天气炎热产量减少的时候,我们这边气温刚好,可以很好的填补市场低谷。”赵瑞雪说。

△小南庄村的村民忙着采摘今年最后一茬西红柿。摄影/张文军

李老汉于年也建起自己的蔬菜大棚,他告诉记者:“这几年基本没有赔过,只是挣多挣少的问题。”大棚建设成本在1.7万元—2万元,政府农户五五开,各承担一半。农户也可选择租赁大棚。除此之外,刨除掉肥料、农药等成本损耗,管理良好的情况下,“一个棚(两亩地)能收四五茬西红柿,一年能卖两万斤西红柿”。

现在李老汉和老伴儿春种秋收冬藏,年年有余。“如今在家务农比打工挣得多,也比打工自由。”李老汉说。

撰文:《中国报道》见习记者李士萌

责编:徐豪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个太行山深处县城,如何靠绿资源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