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碎片化学习引导OR误导
TUhjnbcbe - 2023/7/6 21:49:00

不得不承认,碎片化学习充分利用了我们碎片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场景,让知识得以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获得,从而引爆了我们的学习热情。但从碎片化学习的内容、形式及效果来看,它更像是一种知识的拿来主义,一种知识的速成法。

那么,定位精准的碎片化学习,究竟是正确的引导还是误导呢?

一、碎片化学习的定义

关于碎片化学习,姑且可定义为在非连续时间或非连续场景(即空间)下,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层含义:

不包括消遣性学习,如浏览新闻、刷小视频等。非连续时间:可持续学习的时间通常小于一节课的时间,其中大部分情况下只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的学习时间。非连续场景:并非长时间处于一个固定的地点,而是处于移动的或者不断切换的场景内,包括地铁、高铁、奶茶店、咖啡厅等场景。碎片化学习的非连续时间或非连续空间特性决定了个人注意力是无法持续聚焦的,或者说其本意就是要抢夺我们碎片化的注意力时间。二、碎片化知识的生产

从本质上来说,碎片化知识是学习类APP(得到、混沌大学、蜻蜓FM、荔枝FM、喜马拉雅等)基于大众对知识的焦虑心理而大量生产易理解、易传播、易销售的零散知识,它无非是区别于传统学校教育、线上线下培训的一个细分市场,但它更多的是一个卖方市场而不是买方市场,根源在于其独特的运营模式。

盈利模式:各类学习APP的盈利模式大同小异,即通过学员购买课程来实现盈利;盈利基础:需要吸引大量用户注册为会员并让其购买更多的课程;生产模式:两条生产路径,即把系统化的知识拆解为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或者将其压缩为极其精简的知识包;内容定位:弱技术类的知识,亦即理、工、农、医学科之外的知识,主要是商业财经及人文历史类知识;客户定位:生产模式和内容定位已经被动决定了客户群体的选择,一类是企业管理者(中高层管理、基层管理),一类是寻求上位或转型的普通白领,其共同特点是有强烈的自我驱动性;时间定位:目标群体所拥有的碎片化时间多少决定了课程知识通常设置为2-20分钟。价值定位:短小精悍类干货。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碎片化知识要形成更高的盈利,必须进行知识的标准化输出,即APP所生产的知识要有普遍适用性,每类干货要适合多个目标群体学习且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听众,要避免小众知识的生产。因此,碎片化知识事实上缺少足够的针对性,难以真正根据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去生产,很大程度上属于卖方市场。

三、碎片化学习的动机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加入碎片化学习的行列,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知识水平,具体的知识诉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补充与个人当前职业直接相关的新知识;第二类是补充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或岗位所需的新知识,如为转行或为晋升领导做准备;第三类是单纯地期望充实个人现有知识体系来提前储备知识,而这些知识未必是将来会用到的,例如大学所学的高数对于当前的工作几乎毫无用处。

然而,无论我们具有何种学习诉求,单从各类学习APP所呈现的知识内容来看,恐怕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当然,即使这样,也并不妨碍我们去点击那些储存了知识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只是,扪心自问,我们进行碎片化学习的动机究竟为何:是将碎片化的学习当作是一种潮流的生活方式?还是确实工作繁忙而只能进行碎片化学习?或是根本就厌烦体系化的知识学习,期望以最简单高效的方式获取知识?又或是从实用性来说,结构化学习知识很多情况下并不必要,而只需理解其中最核心的内容?

从现状来看,各类学习APP无疑充分把握了我们的学习动机,并有力引导了我们的学习欲望——知识是可以速成的。但这真的是事实吗?

四、碎片化学习的效果

看过《笑傲江湖》的人都清楚,辟邪剑法只是葵花宝典的简化版,林平之和岳不群自宫之后,几乎是速成般地练成了辟邪剑法,而且威力极大。但是从两门武功的威力来说,练成辟邪剑法的岳不群肯定会被练成葵花宝典的东方不败给秒杀(令狐冲秒杀岳不群,东方不败一人力敌令狐冲四大高手,故东方不败可秒杀岳不群),原因在于葵花宝典是完整版的武功秘籍,东方不败更是练了10多年武功才臻至大成。几个月的辟邪剑法,与十几年的葵花宝典,实在不可同日而语。

借用上述案例,旨在说明碎片化学习的知识速成法虽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并不能达到领域内专家的地步。那么,如何评价碎片化学习的效果呢?以下公式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碎片化学习效果评价=理解消化知识的时间×想得起的概率×用得上的概率

(一)是浏览过知识,还是理解了知识?

理解消化知识的时间是指理解、消化某个知识点所花费的时长,比如3分钟的视频学习,却需要事后花N个小时脑补里面的概念、模型、内涵等内容,则表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听过、看过很多知识点,即知识从眼皮底下溜走或从耳朵里逃出,但实际上并未记住知识点,更未理解知识点,这不过是属于自欺欺人式的学习。

(二)想得起

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我们真的需要某类知识时,是否真能触类旁通,想得起曾经通过碎片化学习所得到的知识?有多大概率或多高频率想得起它?如果想不起,那么就根本用不上这个知识,它也只配呆在脑海的天涯海角里了。想得起,既与个人知识梳理的习惯相关,同时也与碎片化知识的典型性、易理解性密切相关。

(三)用得上

如果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脑中碎片化的知识虽然不能直接使用,但可以给予我们足够的启发,或者能够直接使用部分或全部,则表明这些知识是用得上的。知识是一种战略储备资源,也是日常耐用品,但绝不会是展览品。长期内大概率用不上的知识,在碎片化学习过程中,应当放弃学习。

最后,本文虽然对碎片化学习进行了非常有限的批判,但并未全盘否定。至于碎片化学习究竟是正确引导了我们获取更有益、更丰富的知识,还是一种非刻意的误导,大家当可自行判断或评价,本文不再赘述。

1
查看完整版本: 碎片化学习引导OR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