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酒与茶叶被称为世界三大饮品,各有特色、各有拥护者。葡萄酒代表品味和风土;咖啡代表时尚与创新;茶叶代表厚度与神秘。茶叶有著非常久远的历史,因为台湾茶产业生态的关系,总是披著一层神秘的色彩一一但神秘不见得是好事,太过神秘,换个角度説,就是消费者没有清楚的游戏规则可学习与遵循,也因为这样,让茶叶产生了距离感。近代在台湾,茶叶被冠上「老人茶」的封号,只有手摇饮料与便利商店的罐装茶饮较為年轻人所接受一一这也让茶产业开始思考,如何借镜同为嗜好性饮品而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咖啡与酒。
台湾比赛茶使用国际番茶杯组建立系统营造时尚、新潮感
台湾茶不是没有系统与架构,而是台湾茶的系统与架构是给内行人看的,初学者要理解非常辛苦。以冲泡来説,先以咖啡为例,消费者可能最先接触的是三合一咖啡,再来咖啡机或胶囊咖啡,再到需要更高技术的义式咖啡机与手冲咖啡,对消费者的学习地图来説,是一条完整的线,从易至难。但台湾茶文化,一入门即直接进入功夫泡,如果冲泡时间、茶叶量、水温与技术不对,茶汤就可能呈现不好,而消费者只要觉得不好喝,直觉就认为这茶叶品质不好,而不会觉得自己技术不够。又因为茶叶不是民生必需品,消费者一有不好的使用经验时,可能就会选择不喝了,所以茶叶常常会被认为比较难亲近。
东京茶寮,以手冲咖啡方式冲茶在茶世界的品评裡,并不只用茶壶来冲泡茶叶,在几世纪以前的欧洲,已经有专业的品评系统与器具,就是「国际标准审茶杯组」,在固定的器具与系统下(3克、cc、4-6分鐘),品评出茶叶的特色与差异性,进而找出适合自己的茶品。因为整个器具与方式都有明确规定,消费者容易入手,可在喝出心得后,再进入需要较高技术层次的壶泡。这在台湾推行上并不会有太大困难,因为全台湾的比赛茶都是使用这系统和器具,而且大部分的茶农、茶商等都是用这系统与器具来审评茶叶,这是在茶产业中大家习惯且都在使用的方式,只要做些微调与改变,就能轻松介绍给消费者。
咖啡风格的泡茶器具在呈现上,只要做一些材质与展现方式的改变,就能让品评茶叶时尚化与精品化。很多人吿诉我,年轻人不喝茶是因为泡茶太麻烦,但我个人一点都不这这觉得一一喝咖啡时,咖啡器具的选择、磨豆的粗细、水温的控制到水流的稳定度,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而葡萄酒的开瓶方式、酒器的选择、醒酒的时间到陈放的年份也都是复杂且深奥,但咖啡和葡萄酒却受年轻人所喜爱。所以説,以嗜好性饮品来说,如何让年轻世代觉得时尚、新潮与否和在同輩中得到认同才是真正重点。
器具、冲泡与商业连接思考
台湾茶叶烘焙机器咖啡和茶叶有非常多相似之处,像是需要用水冲泡,不像酒开瓶即饮、也都需要烘焙,也都有不同深浅的烘焙程度。在台湾开一间咖啡厅是年轻世代最想做的事情,咖啡让人感觉时尚、创新而带有潮流感。近几十年,台湾茶产业有许多年经人加入,茶产业的业者也希望把茶推广给年轻世代,不要让饮茶人口出现断层。除了茶品牌年轻化以外,就要数冲煮器具的呈现,最能直接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光。而被年轻世代所推崇的咖啡产业,自然就是茶产业借镜的方向——运用义式咖啡机萃茶及手冲咖啡、冰滴咖啡的方式等等,有些咖啡器具厂商也推出咖啡器具风格的冲茶器。藉由这些较为时尚、新潮的器具,吸引年轻世代进入茶叶的世界。而机器的外型,也是另一个茶产业可以思考的方向,咖啡的炒豆机大多时尚且带有工业风,在咖啡厅里摆上一台感觉非常吸引人;但台湾的茶叶烘焙机就相对比较功能性,在器物的美学上比较不足。这不能怪茶叶机器的厂商,因为在台湾的茶产业中,茶叶机器一直不被重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