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窦文涛一个人住,你选择的是自由还是寂寞 [复制链接]

1#
<有人说,现在能明显感觉到人正在从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变成一个又一个的孤岛。

别的不说,大家对「自我空间」的要求的确是与日俱增,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成为了很多人关于自由的追求;

越来越多的人早已习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旅行……甚至和他人的共居也不再是温馨甜蜜的想象,而成为了一种迁就或者委屈。

所以,独居才是未来社会的最终形态吗?我们又为什么会主动选择孤独呢?

当城市服务逐渐取代了家庭与伴侣的各项功能之后,共居也不再是为了满足相互照顾的需要,这个时候人类为什么还选择住在一起呢?

也许这才是因为真正的爱吧。

独居:一个人住,好吗?

圆桌派4

第28集

嘉宾:马家辉、梁文道、周轶君

1.各自生活在别处的现代人

窦文涛:我看到最近有调查表明,说大部分的婚姻家庭已经有了每个人住一个单间的愿望和需要。就是说虽然是夫妻,但是如果有条件,我也希望自己和配偶各有一间屋子。

你看,咱又开始为人类操心了,人类的居住模式从最早动物式的群居,变成家族、宗族聚居,变成三口之家、丁克家庭,然后到现在,挪威瑞典这些国家已经一半以上是独居了,独居在美国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不是反映了人类进化的什么趋势?

梁文道: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但是反过来讲,其实现在有很多独居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居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应该是共居,co-living。

共居是一种理论上讲也是独居,但是又不算完全的独居。因为现在很多的公寓跟传统公寓不同,传统公寓就是一栋楼里好几个家庭,你拿钥匙开门里面就是自己的家了;现在年轻人爱住的是一进去有个大客厅,有共同的厨房、餐厅,这些都是大家共享的,但是每个人都还有自己的房间,

你在自己的房间里爱干嘛干嘛,除此以外,你平常还可以在客厅或者是厨房,大家一块儿聊天、做饭。所以说这些人是在独居吗?他好像是独居,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居。

周轶君:我一个90后的女性朋友跟我说,她最理想的恋爱状态叫做男朋友住隔壁。就是不要住在一起,不要太近,我们依然可以各回各的家,但我去你那里的时候又不用太远。我觉得现在比较理想的一个关系是你可以是孤岛,也可以连成一片,大家对自我空间的要求变多了。

梁文道:反正他们在一起也很像独居,我看到现在一些年轻人的状态就觉得自己老了。这些年轻人,不管是朋友还是情侣,坐在一起喝咖啡、吃下午茶,也都是各自拿手机,各自在上网。

窦文涛:早都生活在别处了。

梁文道:对,你们这个叫在一块儿吗?你们其实还是各干各的事。

周轶君:现在的人好像就是,他作为一个单点,其实已经能够跟外面所有的人都连接在一起,不太需要其他人。

我记得我刚刚来香港的时候,学的第一句广东话叫“请到柜台取”。那是在十年前,我在北京上海还没有见过这种可以一个人吃的单人快捷餐,到了香港才发现,因为城市化的发展,所以城市可以越来越多地满足你一个人的要求,什么事情都可以用一人份来算。

比如现在你去东京,不管几点钟上街都能找到24小时的商店,所有单人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买得到。

窦文涛:有社会学家讲,近些年女性地位上升,越来越多的女性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城市提供单人的生活以及社会化服务……有了这个基础,所以独居的人口不断上升。这里还潜伏着一个问题:人是原本就希望独居的吗?

梁文道:恐怕不是。

窦文涛:是吧,你比如像过去农业社会的人,他可能不见得说天生就喜欢一个人住。

马家辉:因为农业社会需要集体来生产嘛,那当然其实倾向非独居。假如讲回现代社会,我们都能讲出独居的十个好处,可是问题是说,是什么理由让我们愿意放弃独居,而选择两个人在一起住呢?我们也知道两个人在一起住能够讲出十种坏处,互相会吵架、会摩擦、会冲突等等。

可是有一种情况是无可取代的,就是我们说一起住,不是指一起住两个月三个月一年两年,而是说建立一种关系,一种共同体的关系。

在我看来,你感觉你愿意跟这个人在同一个空间下面一起生活,这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是没办法被独居的一百个好处来取代的。你当然可以不要相依为命,可是这种感觉依然是很独特的。

2.被消灭的是寂寞,还是自由?

窦文涛:但是你要是说真的一辈子,就是真真正正的一个人过,连个伴侣都没有,这种境况我还是很难想象。因为这里边直接涉及到的就是说,你能接受什么程度的孤独?很多人都以为自个儿很爱孤独对吧,实际上有的事你真不一定能接受。

马家辉:我记得我三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在铜锣湾的某个广东烧腊店里一个人吃晚餐,然后突然有一个五六十岁的人坐到我旁边,一个人点了一碗叉烧饭一盘青菜就那样吃,很孤独地吃。我当时觉得好难过,就发誓我老了绝对不能沦落到这个地步,晚上一个人去吃饭。

梁文道:我跟你完全相反,我不是爱吃吗?如果我算是美食家,那一定是孤独的美食家,我的美食家养成之路是一个人拼出来的。你知道我在刚刚念研究生的时候,当助教的全部薪水几乎都拿去吃,我很爱一个人吃饭。

后来呢,我有时候真的想吃中菜,但是一个人不方便,有一个地方能够解决这种需要,就是庙街。虽然是庙街下层社会吃饭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还不错。

庙街是好多人拼大圆桌,然后各自叫小菜,二十多年前三十年前,一碟小菜几块港币,一个蒸的泥鳅就十块钱还是多少。然后拼桌十几个人,除了我是个年轻人之外全都是你说的那种孤独老头,可是呢,我觉得大家很有乐趣。

桌上就很多人叫我们这里的烧酒,“双蒸”,摆在桌上,然后喝着喝着大家就喝开了,开始聊起来,最后全部人都认识了。

我那时候还喜欢去旺角的一个书店楼下,书看完了一个人下去吃牛杂面,叫一份牛百叶再来一瓶双蒸,我十几岁就像孤独老头那么来吃喝,我也并不觉得他们很悲惨,我觉得大家很快乐。

周轶君:对,曾经有一个男孩跟我告白,就是说以后不让你一个人吃饭,我想妈呀,我就喜欢一个人吃饭。

窦文涛:所以说这是寻求个人自由的冲动,但是关于享受孤独,叔本华的结论是,才思卓越之士往往都偏好孤独,孤独对他们来说是简直是生活的必需。

比如你看爱因斯坦,他和他老婆夫妻感情也很好,但是他必须每天有很长一段时间在一个屋里独自思索,而且有的时候他出去一个星期,一个人划着一个小船,来考虑这些物理学的问题。

所以说爱因斯坦这个人,虽然也有凡人生活的这一部分,但是我总觉得他还有一个特别“独”的部分,这可能就是叔本华说的那种,你让这种人天天参与频繁的社交生活,那对他的性灵是一种伤害。

马家辉:还有一方面是,你要不要那种共处时候的幸福感?因为幸福感有时候是对你有伤害的。

比方说你们见过帕慕克,他后来跟他前妻离婚了,因为他说什么呢,他们住在一起过夫妻生活的一些日子,那几乎是他创作生涯里最痛苦的一段时间。为什么?不是不快乐,而是太快乐太幸福了。

周轶君:的确是太高兴的时候会什么也写不出来。但是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他是个作家,他有平台可以去说他的感受,那他老婆有没有平台说她的感受?

马家辉:我没注意他老婆。

周轶君:对,像伍尔芙很多年以前就说,女人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分不分得清什么是寂寞,什么是自由。

有时候你想要一个人陪伴,你认为自己想消灭掉的那个东西是寂寞,结果你失去的是自由,其实它是在一起的。

3.在人群里,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孤独

窦文涛:我来提供一个标本啊,你们可以帮我分析。我知道这个孤独和寂寞这两个词,但你信不信,我没有过这个感觉。

鲁豫老问我你自己在家干什么,我说我忙得不得了,我可以两个星期不下楼。你看每天很烦的,你早上起来先吃早餐,然后你一会儿要看看这个画,一会儿得看看那个书,还有那么多集的英剧、美剧、国产剧都积攒得看不完,还得准备《圆桌派》,每天还必须要走一个小时跑步机,真是忙的不行。

以至于独居到最后会有问题的,我可以一个月不见人,甚至后来我到隔壁的朋友家去串门,出门的时候都会有脸红心跳的感觉,你知道吗,就好像。

周轶君:山顶洞人。

梁文道:其实我们讲到孤独,还不是说一个人觉得闷没事做,或者觉得自己没有伴的这种孤独感。孤独感有时候是什么,是明显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的状态。

比如说我小时候第一次体会到孤独,恰恰不是因为自己是一个人,而是在人海之中,我骑着车,看到身边很多车很多人,经过一些同学,忽然之间我好像意识离开了身体,在后脑勺看见自己,我其实跟这些人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我就是一个人。

周轶君:你看见了“我”。

梁文道:对,我看见了我自己,那一刻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孤独。

窦文涛:这个很多城市青年有共鸣,你这么说我想起来他们的一个定义,就是说我为什么老觉得寂寞呢?寂寞就是周围全是熟人,是同学是朋友,可是我仍然觉得很寂寞,觉得我是自己一个人。这叫孤独和寂寞。

4.当彼此迁就成为一种委屈

周轶君:当然了,现在很多年轻人独居是因为客观条件上,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乡,离开了自己的根,他没有家人住在一起。他是北漂也好,沪漂也好,他其实是因为周围没有亲人或者熟人。

窦文涛:这实际上是现代生产方式的改变。从十几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后,人就逐渐原子化了嘛。而且现在人对自己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比方说有一个女士,因为客观原因跟她的老公两地分居,分居时间长了之后她就跟我讲,说他们开始还想调到一块,到后来俩人就都不想了,感觉这样挺好。

她说现在其实她老公飞过来很容易,但是他每个月回来这么一个礼拜,会让人觉得很麻烦,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床是这么铺,牙刷放在这儿,每天早上可以穿得乱七八糟的去厨房自己随便弄个什么东西,或者今天不想吃早餐,就不吃了。

但真是老公来了,她就发现生活忽然变得很别扭,很麻烦,甚至恨不得你什么时候走。

马家辉:一样的,我问过很多年轻的学生,他们都是说以后交男朋友女朋友或者结婚,最好都是能够不经常一起住,能够独居。就像我们刚说的,住在不远的地方这样。我觉得有个很重要的理由是什么,你不愿意付出,不愿意迁就。

我刚说了独居十个好处十个坏处,同居十个好处十个坏处,那种共同的相依为命也好,互相照顾也好,甚至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都是很重要的。

比如我们为什么要花钱买票去听演唱会?你在家里其实可以看到看到全部演出。这是因为我们希望跟我们的偶像同一时间出现在在同一个空间里面。

我们谈爱的时候也是这样,我希望跟这个人在同一个空间一起做些事情,一起吃饭看电影。可是你要付出的,要迁就的,是你先刷牙还是我先刷牙,你洗碗还是我洗碗。现在二十来岁的人基本上不愿意付出,付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委屈。

窦文涛:我给你看一个数字,是一个权威机构去年发布的。近十年内全球独居人口增加了33%,增长最快的是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美国目前有七分之一的人口在独居生活,日本有30%的独居家庭。

其实咱们中国还算是比较传统的了,目前的比例是14%,还是比较低的。但是你像我最初说的,超过80%的已婚人士也希望夫妻能各有各的独立空间。

周轶君:其实我觉得独居这种现象为什么发生在中国、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因为这种国家会出现中产阶级人口暴增的现象。

梁文道:所以我想说我们现在看到的独居现象,很多是此刻不能回避的一个现实。

很多人从农村、县城,或者一个三线城市到了北上广念书、工作、留下来,他不独居还能怎么样?现在为什么还流行青年公寓跟共居呢?那是因为独居的成本其实还是很高。在北上广租房子很贵,所以几个年轻人合伙租一个房子。

周轶君:对,属于这些新城市人旧有的人际关系全部被铲断了,他来到了城市,要面临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他又有点小心翼翼,而且也不可能来了你就结婚买房对吧。

我最近跟一个经济学家聊,他给我看了一些这个数据,中国确实是在过去大概二十年当中,全世界人口移动规模最大,城镇化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

窦文涛:其实也是生活在进步,过去很多大家庭也有大家庭的辛酸,包括你不得不融入一个集体生活,在里面进行社交,这对你自己也有很多个性上的伤害。但是现在有了条件,能够让每个人自己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

梁文道:这个事情还可以更现实地来看,现代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就是家庭的功能正在不断地被剥离出去。

比如说以前的人生老病死都在家,后来大部分人生不会在家生了吧?死也不会死在家里面,病也不在家里面养,就是社会化了。

那么家庭里面很多需要别人提供,大家彼此互助的功能也在不断被剥离。现在世界上独居比例比较大的国家,除了发展中国家之外,大多是类似日本的情况,整个家庭的功能都可以被社会服务外包了。

我在家按个什么钟,就随时有人来急救,甚至有很多的家庭设备都是从独居老人的角度来设计的。

周轶君:你所有的需求都可以由陌生人来满足。

梁文道:对,可以由陌生人或者是科技来满足的时候,你还真的需要别人跟你一起住吗?

窦文涛:所以这是个整体的发展趋势,对吧?一方面家庭单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社会服务也在越来越跟上。

梁文道:也就是说越富裕越发达的地方,就会为一个人的独居创造更多条件。

马家辉:而这种情况在我看来呢,反而更能有理由让你不独居。因为共居已经不是一个现实的互相照顾的需要,而变成纯粹的关系。就是共同体相依为命。

我不是为了我死了你替我收尸,不是为了吃饭你替我弄,我就是要跟你在一起,共同生活在这个空间里。

……

本文为节目文稿节选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本期完整节目

文字编辑:荞木

监制:猫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