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拉花不是咖啡的专利, [复制链接]

1#
孩子白癜风怎样治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0516.html

“光看茶汤作画成品,可能会觉得与咖啡拉花相似;看点茶的过程,又有人会以为与日本抹茶雷同。但实际上这是地地道道源自中国的、独一无二的茶文化。”日前,40岁的上海设计师韩喆明接受记者采访,展示了在他手中“复活”的茶汤作画绝技。近6年的时间,他在茶汤上完成了多幅画作。

图说:韩喆明正在展示茶汤作画新民晚报记者王凯摄(下同)

瞬间艺术茶中山水

韩喆明拿出一小罐福建白茶的茶粉,调和成浓淡不同的两种茶膏,相当于山水画的“浓墨”和“淡墨”。打湿一张纸巾作为“笔舔”,茶勺便是“画笔”。茶碗中也留下一半茶粉,韩喆明一边分7次向碗里注入热水,一边用茶筅打出雪白绵密的泡沫,这种点茶技法是宋代“七汤点茶法”,点茶产生的洁白泡沫便是作画的“画纸”。

图说:茶汤作画的工具

图说:韩喆明用“七汤点茶法”产生的泡沫作为绘画的“画纸”

准备就绪,韩喆明反转茶勺,用勺柄蘸取茶膏,立即在茶汤的泡沫上作起画来。只见他手指轻颤,先勾勒,再晕染,好似皴法。不出5分钟,一幅群山之中点缀着凉亭的山水画便跃然茶汤之上。“国画山水是‘软碰硬’,软毛笔在硬纸面上作画,而‘茶山水’是‘硬碰软’,硬竹勺在软泡沫上作画。”他一边画一边介绍,“茶汤的泡沫会消失,作画必须控制在3-5分钟之内,最终的成品也仅能维持45分钟到1小时。所以茶汤作画是一种瞬间艺术。”

图说:韩喆明的“茶山水”作品

复活传统挑战高难

由于唐宋末茶逐步被明清散茶取代,点茶法随之没落,也导致茶汤作画技艺长期失传。茶汤作画本就对作画者的艺术修养要求很高,在宋代也只有文人才能有所造诣,对于这门技艺的记载也只有文字寥寥,这让韩喆明的复原之路面临挑战。

图说:韩喆明正在茶汤上作画

韩喆明是中国美院设计专业毕业的,他对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的热爱,尤其钟爱宋文化。年,韩喆明为学宋代点茶,特地到山东,向非遗点茶代表性传承人曲永涛拜师。茶汤的泡会在作画过程中不断变化、消失,他尝试更换不同茶粉、多次改良画法、磨炼作画技巧,最终才成就了这门技艺。不过,即便如今已经较为成熟地掌握了茶汤作画技艺,他也并不是每次创作都能成功。“6年我创作了多幅作品,推出3部作品集,但这背后我实际上画了超过千幅。”第四部作品集,韩喆明打算以复原宋画为主题,“宋画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比起粗犷写意的作品,更难被复制到茶汤之上。但我认为,既然点茶的巅峰时代是宋,那在茶汤上还原宋画,就很有必要,值得挑战,也让我身边的师友们充满期待。”

图说:韩喆明请好友品茶

在韩喆明眼中,茶汤作画还不仅仅是一门技艺而已,更是中国人从古至今不变的浪漫诗意和对自然哲学的思考。“茶叶取自于山水之间,茶汤作画又将山水‘还’给了茶,这既是一件文人雅趣,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待自然的态度。”他之所以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去复原茶汤作画的技艺,甚至放弃设计师的工作,专门开设课程、讲座推广茶文化,也是因为他觉得“传统文化就要落到日常”:“我要做的是‘复活’,而不是‘复刻’。假如现在大街上的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喝茶有煎茶、泡茶、点茶各种方式,假如人们能像熟悉咖啡拉花一样熟悉茶汤作画,咱们中国的茶文化自然也就‘活’了。”(新民晚报记者吴旭颖)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