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杨颖的演技,全给了这部尴尬而平庸的国综丨 [复制链接]

1#

假期最后一天,耍废了4天过后,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该看什么来抒发明天要上班的郁闷。

那你可以看看它——

巧手神探

又是一档湖南原创的综艺。

这次的点还打得挺讨巧,国内首档原创手作解密互动体验秀。

如果你闹不明白什么叫“手作解密”也没关系,这个我一会儿会说。

先来说说口碑吧,评分确实不算高。

才7.3。

网上的负评,有一部分也是冲着AB来的。

看到大家怼杨颖,*药君的腹黑心理又一次被激活。

本想着看完后借势再“表扬”她一次。

不曾想……

人家的发挥,至少就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还真没啥太大的槽点。

这个同样放到后面来说,还是先讲讲刚才说的“手作解密”吧。

是这样的,这档节目呢,主打的是推广手艺人的路线,不过风格却是走的轻松的综艺路线。

所以节目调性上而言,它就和《我在故宫修文物》或者《大国工匠》那类作品不太一样。

后面两档节目,动不动就是修文物、建天眼。

项目太大,背景和影响力也太阵仗。

被记录的手艺人,也不单纯是按照自己的兴趣在务工。

毕竟,这些东西是事关国家形象的大工程。

而《巧手神探》选的手艺人,切入点就私密很多,完全以匠人的兴趣为线索来拍。

为了增加节目的可看度,明星和游戏环节当然少不了。

但问题来了,像手艺这么有逼格的事物,你非要用娱乐化的姿态进行消解。

看着会不会特别尴尬呢?

答案是,一定程度上,会的。

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观众都表示,节目的初衷很好,但嫁接起来的观感就是欠一口气的关键原因。

就拿第一集展示的蜡像来说。

制作蜡像这个东西,乍一看好像没啥技术含量。

但如果往深了钻,会发现要做到以假乱真其实是相当难的一件事。

而节目组请来的周雪蓉女士,堪称这方面的专家。

为了制作出更接地气的作品,她选用的素材多以现代为主。

其中一件以已逝亲人为主题的作品,说到动情处,周老师不禁潸然泪下。

有故事,有情景代入,本身是非常加分的一件事儿。

但却愣生生被一些嘉宾所谓的“综艺感”(其实就是搞怪)给毁了。

因为是一档辨别真伪的节目,节目组让明星嘉宾扮演侦探,里面安插一个人当卧底扰乱视听。

而这个卧底,会有一个外场主持人配合表演,共同打乱真探的识别节奏。

在识别真假蜡像的环节里,说真的,效果挺尬。

这里边儿稍微好点儿的就是肖央,懂得调节现场气氛。

一首《沙家浜》,让人看到了他的机灵劲儿。

但同样的手法,一次好使,次次都这么来,观众就会“???”。

看到前面肖央用逗乐的法子辨别蜡像真伪,后面的嘉宾也如法炮制。

杜海涛嚎了嗓《惊雷》,周震南玩儿了把塞班梗。

老实讲,根据现场的氛围来看,也就他们自己觉得好玩儿。

参加节目的嘉宾,为了配合节目效果,当然也只能硬凹着强摆笑脸。

好笑吗?

给你个我实时观看后的眼神,自己体会。

要知道,蜡像馆内参与游戏的模特,可是叔叔阿姨这种级别。

用只有年轻人才懂的梗去逗他们一乐,这种刻意制造笑点的安排,生硬不说,隔屏都感到尴尬快溢出荧幕。

如果就任由这帮明星这样瞎闹,这节目妥妥儿掉到6分以下。

让它至今稳守“尚可”的7分档,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节目请来的这些手艺人。

往后不敢说,单说前几集展示的内容,确实还挺让人大开眼界的。

比如,你听说过什么叫分子料理吗?

这是一种非常新奇的烹饪方法,它最大的特色就是,眼见不一定为实。

比如什么鸡肉虾仁啊、番茄鸡蛋酒啊之类的。

通过一套复杂的化学工艺和精密设备操作一阵儿,就能产出一套颠覆你常识的饮食系统。

又比如,节目中还像观众展示了一种微缩技艺。

注意啊,是微缩,不是模型。

一位老先生特别迷恋乐器和家具,于是决定按比例动手制作微缩版。

神奇的是,这些家具都是可组装和拆卸的。

更神奇的是,一些微缩乐器通过同一材质组装后,甚至可以进行演奏。

据老先生介绍,他制作过最小的一把小提琴,大小仅为1.98厘米。

不但能正常弹拉,还顺道破了三次吉尼斯纪录。

只看重“小”这个部分,其实你只看到了一个表象。

老先生打造的每个小玩意儿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一点儿不低。

就拿他给大家展示的微观《清明上河图》来说。

这样一幅mini版雕刻而成的作品,其原件可是顶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光环。

称其为我国的文化结晶,当之无愧。

而那些复刻出来的传统乐器,亦是我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一个个小物件,缅怀先人的智慧,弘扬中国文化,才是老人制作微缩手作的初心。

这个意义上来说,节目的文化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传递,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

而这些手艺的失传,其实也是在呼吁更多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