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副神经节瘤包括颈静脉球瘤及鼓室球瘤。症状主要为搏动性耳鸣,也可有传导性听力下降。鼓室球瘤在耳镜检查时可见紫色肿物;颈静脉球瘤累及鼓室之前,耳镜检查无异常
耳鸣
影像学表现
⒈X线:DSA检查,肿瘤由颈外动脉供血,肿瘤区可见异常血管团或肿瘤染色,特征性较强。CT:①颈静脉球瘤和鼓室球瘤均呈软组织密度,常见骨侵蚀;增强检查,病变明显强化;②颈静脉球瘤尚可见颈静脉窝扩大,并可向上破坏鼓室下壁,侵入下鼓室,亦可向下蔓延破坏舌下神经管;③鼓室球瘤较小时骨质改变不明显,较大时充填中耳腔并可见骨质侵蚀改变。
MRI:①平扫,T1WI上肿瘤为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其中有多数迂曲条状及点状血管流空影,为本病典型所见,称为“椒盐”征;②增强T1WI,肿瘤有明显强化。
⒉外耳和中耳癌
外耳和中耳癌多见于中老年。临床表现为外耳道内软组织肿物,有出血及分泌物。
影像学表现
CT:①平扫,表现为外耳道及鼓室软组织肿块;骨壁呈侵袭性破坏,边缘不整;肿块向周围侵犯,可累及乳突、面神经管、咽鼓管、颈动脉管、颈静脉窝及中、后颅窝;②增强检查,肿块明显强化。MRI:显示肿瘤范围较好,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检查,可见肿瘤强化。
⒊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及内耳畸形。常见者有外耳道骨性狭窄、闭锁、鼓室狭小、听小骨畸形、Michel畸形.Mondini畸形、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内耳道畸形等
影像学表现
CT:CT是诊断耳先天性畸形的主要影像检查技术。高分辨力CT检查:①外耳道骨性闭锁表现为无外耳道影像,狭窄表现为外耳道前后径或垂直径小于4mm;②锤、砧骨融合畸形并与闭锁板相连或镫骨缺如,提示听小骨畸形;③内耳畸形大多表现为耳蜗未发育或耳蜗周数不全,前庭与外半规管部分融合,前庭水管扩大等;④内耳道横径小于3mm为狭窄,内耳道底板骨质缺损是先天性脑脊液耳漏的主要原因。
⒋搏动性耳鸣
搏动性耳鸣约占全部耳鸣的4%,主要与头颈部异常血流被内耳所感知有关。病因多样,影像检查的目的在于检出可治疗的病变。由患者头颈部血管或肌肉产生,并通过骨骼/血管和血流传导至耳蜗而感知的。即患者主诉耳内有如同心脏或血管脉搏跳动样耳鸣声,有的如波涛声或有的如脉搏声,很有规律,仔细观察其跳动节律,多数和心脏跳动次数一致。搏动性耳鸣多为血管异常所引起:一类是血管的病变畸形,如颅底静脉系统异常、头颈部动脉或静脉畸形等,临床最常见病因有高位颈静脉球体瘤与乳突导静脉畸形。另一类是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
影像学表现
⒈X线:DSA检查,小的动静脉瘘在CT、MRI上不易显示,需经DSA检查以发现病变,表现为动、静脉间有异常沟通
⒉CT:①联合CTA和CT仿真内镜检查:可一站式较好地检出病变,常见病变包括颈内动脉粥样硬化、乙状窦或颈内静脉憩室、乙状窦沟或颈静脉窝骨壁缺损、硬脑膜动静脉痿(患侧颈内静脉或乙状窦提前显影;回流至硬脑膜窦的小静脉迂曲、扩张并提前显影)、②增强高分辨力CT:是耳镜检查发现鼓膜后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以副神经节瘤最常见增强后可见肿块明显强化
MRI:常用于诊断前庭蜗神经压迫综合征(水成像显示内耳道内有迂曲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良性颅内压增高(无明确占位,可见空蝶鞍或部分空蝶鞍和视神经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颅内血管畸形(局部异常血管团流空影)
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评论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过我的文章学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