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咖啡风味这么多,为什么我冲不出来 [复制链接]

1#

在门店,前街会经常遇到前来交流的咖啡爱好者,其中有不少是先买了咖啡豆回家冲泡,再来门店点一杯同样豆子的手冲咖啡,对比咖啡师冲的与自己冲的有什么不同。

也有一些手冲咖啡爱好者在家怎么也冲不出咖啡包装上的风味描述,于是前来跟前街探讨探讨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前街综合了一下大家的问题,总结了一些可能发生的原因。

-咖啡豆的赏味期限

这里前街简单说说什么是风味,风味与味道是有些区别的,风味更多的是由香气与味道共同组成的感官体验,让我们喝起来犹如某种具象风味。

而这种风味与咖啡豆的赏味期限是挂钩的。如果你购买了一包咖啡豆,上面会有一个保质期天、赏味期45天、以及一个烘焙日期。保质期指的是在这个期限内咖啡是可以安全饮用的;赏味期指的是在这个时间内咖啡豆拥有一个比较好的风味表现,超过期限,咖啡的风味就不明显了,就剩下咖啡的味道了。

前街也了解到一些爱好者喜欢一次性买几包咖啡豆,而平常冲煮的频率也不高,导致很多咖啡豆还没有来得及冲煮就超过了赏味期限,这样的情况下,咖啡豆本身就已经没有风味了,更不用说能不能冲出风味来。

所以,如果想要冲出咖啡的风味,首先得保证咖啡豆本身具有丰富的风味。咖啡豆自烘焙之后,需要4-7天的养豆期,因为刚烘焙好的咖啡豆体内比较多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会阻碍咖啡物质的释出,所以要养4-7天,让咖啡豆排出一些气体,这样更容易冲出咖啡风味出来。

而二氧化碳与风味物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二氧化碳排出的时候,一些挥发性香气物质也会随着气体而排出。因此,养好豆的时候是咖啡风味表现最佳的时候,之后风味会慢慢地消散,一般持续到第45天的时候,咖啡的风味就不明显了。所以大家想冲出咖啡丰富的风味,务必要注意咖啡豆的日期。

-水质

一杯手冲咖啡中98%以上的都是水。所以,水也是影响咖啡风味比较重要的参数。前街遇到有些爱好者根据自己的习惯,直接使用煮沸的自来水冲咖啡。自来水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保证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

目前大家公认的咖啡用水理论有:

1、冲咖啡的水TDS低于ppm比较好,TDS高于ppm属于硬水,冲出来的咖啡会杂苦无比。

2、适量的钙离子与镁离子有利于冲出好喝的咖啡。

3、不含任何物质的纯水并不适合冲咖啡,冲出来的咖啡会表现出空洞感。

大家看不懂没关系,简单概括为,想冲出好咖啡,建议不要用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可以使用TDS符合要求的过滤水与矿泉水。

-冲泡

很多刚刚接触爱好者认为手冲的注水手法、技巧很重要;在前街看来,对的参数更重要。有些1-2天教会你冲咖啡的付费课程,其实就是告诉你各项冲煮参数的使用标准,以及告诉你一个简单、容错率高、对注水手法没有极致要求的冲煮方案,这样,士别三日,你就能冲出比之前更好喝的咖啡了。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很多初学者会把手冲咖啡想的很难,加上没有见识“正确的方式”,就会在错误中不断摸索,摸索出更多的错误。当有人告诉你一个“标准答案”时,你就有了明确的试错方向,从而慢慢地找出适合自己的冲法。

而这个“标准答案”道理非常简单。合理的粉量、合理的水温、合理的研磨度、合理的比例、合理的时间、合理的注水方式,冲出来的咖啡就对的。

这些参数其实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合理的粉量主要看滤杯推荐的载粉量,这个没啥好说的。合理的水温与比例,目前也有较为统一的范围,水温一般控制在90-93度(浅烘),粉水比例大多都在1:15与1:16之间徘徊。至于研磨度、时间以及注水方式是一组互相影响的关系,需要在这三组之间取到一个平衡点。手冲研磨度首先粗细不能过于离谱,如果水位下降非常缓慢,冲完的粉床出现泥浆状,那就研磨度明显是细了;要是水位下降非常快,粉床露出非常粗的块状颗粒,就是说研磨度粗了。研磨细就会使冲煮时间变长,研磨粗就会使冲煮时间变短。

而注水手法,也会影响冲煮时间,大水流会缩短冲煮时间,小水流会延长冲煮时间,分开的注水次数越多,冲煮时间越长。

而时间,就是检验研磨度与手法是否匹配的参数,比如经常冲出来的咖啡很淡,没什么风味,原因除了粉水比例的问题外,就是冲煮时间太短,咖啡的风味还没完全释出就结束了。如果不清楚自己研磨度对不对,可以把冲煮时间设定在2分钟,注水分为3段,时间刚好在2分钟左右,就说明研磨度、手法都没问题。

咖啡豆好、水好、冲泡过程合理,就可以冲出咖啡的风味来。当然,若要追求极致的风味,那就需要更深入地学习、了解。-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