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自己冲的咖啡尾段老是出现积水 [复制链接]

1#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这种情况:在冲浅烘焙咖啡时,发现最后最后阶段的水位下降非常缓慢,眼看时间已经接近两分钟了,可滤杯的液面还是很高。该等它滴完呢,还是该舍弃呢?

尾段流速慢意味着什么?

水是带动咖啡粉的流体。当我们将热水注入时,咖啡粉会随着液体的搅动,掉落在滤纸上,体积较小的细粉卡住在滤水孔中并将其堵塞,水就无法“轻易”地通过了缝隙,后段的流速自然就减慢了。

流速的减缓导致咖啡粉浸泡时间会延长,使咖啡更容易过萃,产生苦涩味道。那么有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卡粉”呢?

浅烘焙咖啡与超细粉

在烘焙过程中,浅烘咖啡的受热时间比较短,且烘焙温度较低,豆子的膨胀程度更低,结构越紧实,因此密度也比中深烘焙咖啡豆更大。当我们冲煮时,就需要更精细的研磨度与更高水温,才能更完整地释出风味分子。研磨度变细,超细粉也随之增多,导致堵塞的结果。

细粉过多,粉坑一般底层会有“泥泞”湿答答的状态,粉壁分布的零零星星的咖啡颗粒和油脂泡沫。很可能是后段的注水粉层漫过了原先注水造就的粉壁,而漫过粉壁的水会从肋骨边缘流走,造成萃取不足或浓度降低。另外浅烘豆子的排气不旺盛,当冲煮后段气体已释放得七七八八,颗粒更容易随着重力下沉积压在滤杯底部。

适量的细粉带来了爆炸香气与甜味,提高了咖啡的层次感,然而过多的细粉就是导致积水过萃的最大原因。无论使用哪种磨豆机,烘焙后的咖啡豆在研磨前的爆裂过程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超细粉,而这种超细粉是远小于研磨预期的粗细程度。对比家用手摇磨豆机,电动磨豆机拥有更长的刀盘,研磨时的频率会更快,发热量也会更小,所以研磨的咖啡粉细粉比例会比手摇研磨更少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按照你的参数还是冲,跟店里喝到味道不一样?“的原因之一。

焖蒸与注水的把握

焖蒸是为了湿润咖啡粉,让咖啡有时间吸收水分并释放气体。有朋友开始研究不同的萃取手法,在焖蒸阶段搅拌咖啡浆,以提高前段的萃取率。适当的搅拌的确加速了咖啡颗粒与水的接触,萃取出更多风味分子。但过于强烈的搅拌,也增强了粉床的运动回旋,导致更多咖啡极细粉沉淀于滤杯底部,从而形成堵塞。

适当的萃取需要足够穿透力的水柱进行冲刷咖啡粉,在滤杯边缘形成厚粉墙。过于温柔的水流只停留在最表面的粉层,没有让粉床抬起,容易让水位持续上涨,减缓下水速度。

积水的话如何挽救咖啡

手冲咖啡过程中,越往后萃取效率越低。许多芳香物质在前中段已经被水带出,最后部分的咖啡液都是寡淡无味,主要在于稀释与调和整体浓度。随着萃取浸泡的时间越长,咖啡越容易释出木质等杂味。因此当萃取时间已经超过2分10秒,而咖啡液还未滴滤完成,可以考虑撤去滤杯舍弃尾段的“应急措施”。若杯中咖啡的浓度偏高,可直接兑入适量的水进行稀释。

考虑到细粉能带来正面的萃取风味,如果直接将细粉筛除,虽然解决了堵塞问题,却减少了咖啡中的层次感。因此前街建议在保证磨豆机研磨均匀的前提下,将研磨度适当调粗,整体的超细粉也会对应减少,对应地提高冲煮水温,来弥补萃取效果。

若粉坑没有形成均匀的“墙面”,说明萃取前段的注水力度不足,需要加大注水与搅拌力度,适当抬高粉床,让咖啡粉与水的接触面更均匀。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