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不能乱抠肚脐眼听听医生怎么说 [复制链接]

1#

肚脐眼化脓疼痛,18岁女孩因抠肚脐患上脐炎

18岁的小美作为一名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容貌和仪态,最近喜欢穿露脐装的小美发现自己的肚脐眼特别的脏,为了不影响穿衣服的美观,小美在洗澡的时候总是用力清洗肚脐眼的部位,有一次不慎将肚脐眼给抠破了,小美一开始并没有当回事。

直到被抠破的部位开始化脓流血,还伴有臭味发出。小美用了很多外用的消炎药都没有效果,后来小美开始发烧、浑身无力,无奈下,小美的妈医院就诊。

医生看了看小美的肚脐部位,根据小美的症状,初步断定小美患了成人脐炎,医生又给小美开了血尿常规及腹部超声的检查,用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结果。

小美听从医生的意见做了一系列检查,显示血常规中白细胞等超标,提示体内有炎症出现,腹部超声也进一步证明了医生的诊断是正确的。

医生:肚脐眼不能乱抠,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医生根据小美的检查结果写下如下病历内容(部分):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子细胞比例超标,腹部超声扫查,检查所见脐下方内可见一大小约24x8mm的肿块图像,轮廓模糊,内部为以无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CDFI未见血流信号。检查提示脐下方内实质不均质包块,性质待查,考虑炎性包块可能。可诊断为成人脐炎。

主诉:肚脐红肿,中间破溃渗液,有脓性分泌液并伴有压痛。

病史:

患者曾多次不正确处理肚脐眼处的污垢,致使肚脐眼部位被抠破,肚脐周围细菌进入,导致脐炎的发生。发现脐炎后,患者自行用药没有得到改善,反复流脓半月,目前已经停药,等待下一步的治疗。

医生:“以后千万不能随便抠肚脐眼了,这样是很危险的。”

小美:“为什么啊医生?难道是因为肚脐眼的是肠子吗?”

医生:“肚脐眼并没有直接连通肠子,这是不正确的观念。”

小美:“那肚脐眼通向何方?”

医生:“实际上,肚脐哪儿也不通,肚脐眼本身就是个死胡同。像“浅坑”一样的肚脐眼,紧挨着腹膜,是腹部最靠近内脏的部位,虽然它的位置离血管和神经比较近,但并不与肠道相连。”

小美:“那为什么抠肚脐眼有危险?”

医生:“刚才我说了,肚脐眼本身比较薄,皮下脂肪也基本是没有的,在生理结构上,它直接与筋膜、腹膜相连,很靠近内脏。如果你扣肚脐眼的力道太大了,就会给内脏造成不必要的刺激,进而消化不良、拉肚子、腹痛等症状就会找上你。而且,我们大部分普通人的肚脐眼都是凹进去的,里面有很多的褶皱,这些褶皱的部位就容易滋生细菌,而且没有办法避免,如果像你一样把肚脐眼给抠破了,这些细菌就会进入到人体内,引起细菌感染,导致脐炎的发生。一旦身体发生严重的炎症,病情就会发展到全身状态,所以抠肚脐的行为是十分不可取的。”

小美:“好的医生,我以后记住了。”

听从医生建议,用药积极治疗

小美在向医生了解完病情后,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了药物治疗,治疗方案如下:

1.用百分之三双氧水溶液清洗化脓的部位至没有泡沫,再用用生理盐水洗干净肚脐,彻底擦干。等待PVP碘消*后,等待空气风干,再将云南白药的粉未涂上。

2.口服抗生素罗红霉素,每日两次,每次一片。

小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缓解并不明显,脐炎部位出现了肉芽,小美再次来到门诊询问医生,医生更改了治疗方案:

1.保持原有方案不变。

2.加上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3.用硝酸银棒或百分之一的硝酸银棒烧灼肉芽部分,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涂PVP碘进行消*工作。

(注:本病例仅供参考,若与本文里的病例相似,医院进行检查)

最终小美在医生的帮助下恢复了健康,远离了脐炎带来的困扰,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再也不随便抠肚脐,保护肚脐健康。

日常中,我们应该如何清洗肚脐眼?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如果像患者小美一样觉得肚脐眼很脏,甚至影响了整体的美观,让自己看着特别邋遢,我们也可以对肚脐眼部位进行适当的清洗工作,只是有几点需要大家特别注意:

1.可以用温水,温和地进行清洗。

肚脐眼因为比较脆弱,我们在清洗的时候,尽量使用温水,将肚脐眼里的脏东西泡软后,再用棉签、软的浴巾或者纸巾轻轻进行清理工作。切忌不要用手去或者用比较尖锐的的硬物进行清理。

2.及时擦干,避免潮湿引起细菌滋生。

清洁完毕后,用干净的纸巾或者毛巾轻轻擦拭肚脐周围,直至干爽,这样可以避免肚脐眼内部过于潮湿,从而滋生更多的细菌。

3.不慎抠破肚脐眼,一定要及时进行消*工作。

如果我们在清理肚脐眼的过程当中,出现了肚脐眼的红肿甚至是抠破伤口,那就一定要赶紧用棉签蘸取酒精或者碘伏对该区域进行系统的消*,防止肚脐眼周围的细菌进入到人体,进而引发炎症。

虽然我们可以适当清洗肚脐眼,但是过度的清洁还是不利于肚脐的健康,因为肚脐本身就是一个平衡的细菌系统,我们不应该过多加以干涉,所以我希望大家清洗肚脐眼也要适度。如果肚脐周围发生了炎症,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医院咨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