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冲咖啡一刀流与三刀流的区别一刀流冲出的 [复制链接]

1#

在咖啡冲煮的手法中,「一刀流」式的冲煮方式是许多朋友刚入门就了解到的,在一番“刻苦”学习后,发现这「一刀流」既不酷炫,又过于简单,于是纷纷奔向更“难”的技法去了。

不知道什么是「一刀流」

可以点击这里快速了解

「一刀流」无非就是闷蒸完后继续把剩余的水注完不就搞定了吗,有什么难度的。如果说比较考验技术的,就是注水时的水流掌控力了。

真的就是这样吗?这跟学习一门语言有点类似,在大学,很多人选择日语在作为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抛开真正喜欢的因素外,就是感觉容易上手了。同是汉字文化圈内,中国与日本文化一衣带水,在学习日语的时候相对于拉丁语系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是依靠着这些优势,让我们误以为日语是一门很简单的语言,事实上,日语相对于英语来说,是易学难精的,因为等你入门了,后面还有一堆奇葩的语法、敬语等着你,英语的从句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扯远了,「一刀流」与日语类似,都是易学难精,“易学”在于,操作简单,没有像其他冲煮方法一样要卡注水节点、更加精细的控水。只需要掌握闷蒸注水的水量、闷蒸时间、闷蒸后的注水稳定性,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理解与判断。

同时一刀流也是有非常科学的冲煮依据,第一段注入少量的水,让咖啡粉层充分吸水排气,让后续的水更容易萃取咖啡物质。第二段注水则是主要萃取咖啡风味物质的部分,这样不就完成一杯咖啡了嘛,而且这套冲煮依据应用到各种烘焙程度的咖啡豆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完全掌握了「一刀流」,你就能冲遍天下的咖啡豆。

好了,下面到了“难精”的部分了。一刀流难的不是冲煮的过程,而是冲之前对于咖啡豆信息的了解程度、冲煮参数的严谨性。咖啡豆信息包括咖啡豆产地、海拔、处理方式、烘焙程度等等;参数包括水温、粉水比、研磨度等等;而掌握一刀流冲煮一杯好喝的咖啡,必须学会根据咖啡豆的信息而制定一套萃取参数。

很多朋友在手法的理解层面只限制在如何注水好喝,在这种注水方法不好喝的情况下,就换另一种注水方式。参数全靠别人推荐(或者冲什么豆子都是一套参数)。

很多人(包括前街)在区分一刀流与多段注水的区别时,会惯用一刀流会表现出咖啡更加干净、酸度更突出,口感会稍薄;多段式则是会表现出咖啡的甜感,更加饱满。

这类的表述看似没问题,实际上这是有一个前提,它们都是用同一个参数进行对比的,如果用适合多段注水的参数,那么多段注水比一刀流好喝这无需质疑,那么反过来,如果用适合一刀流的冲煮参数,那么对于多段注水也未必适合。

看似简单的「一刀流」其实还有个要点是比其他方式要难的,就是闷蒸时间的掌握,或者说对于咖啡粉层是否完全饱满吸水的判断。

大部分朋友都会遵守30秒闷蒸的规则,只要想一下咖啡烘焙后的第4天与第14天是不是一个状态就知道30秒只是个参考,一刀流在咖啡粉完全湿润的情况下萃取出的咖啡表现出细腻的香气、活泼的酸甜度以及圆滑的口感。而实际上很多时候一刀流是表现出单薄的口感,尖锐的酸质,很大一部分就是闷蒸不完全导致的,回想一下,在你闷蒸后的注水中,粉层中还有没有泡泡冒出,那些气泡就是咖啡粉没有完全湿润的证明。

这时候你再回想,为什么那么多咖啡店不使用一刀流出品咖啡,是因为太简单吗?

「集中一点登峰造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