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历史上的友谊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就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中,中国和非洲之间的贸易就已经开始。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地缘*治的不断变化,中非之间的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合作的空间也越来越大。
中非博览会是促进中非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6月29日,第三次中非博览会在长沙开幕,吸引了来自53个非洲国家的近万名嘉宾参加,预计参展人数超过十万人。此次博览会以“共谋发展,共享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中非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本次会议非洲国家前来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贝宁、刚果(金)、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摩洛哥、莫桑比克、尼日利亚、赞比亚八个国家担任主宾国,成为有史以来主宾国最多的一次。
弹指之间,中国与非洲已经打开了未来十年合作的序幕,多个中非各国各领域的项目和产品在展会上都大放异彩。中非从经济到文化交流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文化交流,以酒为媒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来自非洲的瑰宝,比如马达加斯加的精油、赞比亚的宝石、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津巴布韦的木雕、肯尼亚的鲜花、南非的葡萄酒、塞内加尔的化妆品等非洲品牌商品都漂洋过海,一一登场亮相,让消费者们看到来自非洲的特色产品。这其中,南非的葡萄酒还是中国消费者最关心的产品,毕竟酒文化是人类共通的文化,品尝不同地域的葡萄酒,是很多酒友的喜好。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的交流,更多的还有文化的意味。
酒无疑是人类文化的灵*,更是全球所有人类的共同语言。无论什么地区,什么人种,多久的历史,酒文化无一例外的贯穿于每一个文化和每一个种群之中,而葡萄酒则是酒文化中的最大公约数,是更被全球接受的酒类文化。中国想要把自己的文化传遍全球,酒是一个最好的媒介。而海外的文化想要进入中国,让广大的中国消费者熟知,酒自然也是一个最好的敲门砖。
非洲是优质葡萄种植的重要产区,南非的葡萄酒在全球也享有盛名,更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在这里出产了非常多样化的葡萄品种,包括赤霞珠、霞多丽、长相思、雷司令等国际知名品种,在国际上也屡获殊荣。甚至南非的葡萄园本身,就是当地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只是因为路途遥远,国内的消费者能够品尝的机会很少。这次可以在会场一睹真容,无疑是一次酒文化交流的盛事。而在这场活动中,也有国宴上的“常客”长城桑干和长城五星来款待非洲老朋友。觥筹交错之间,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的距离又拉近了不少。
近些年,随着中非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葡萄酒的生意发展迅猛。南非正是中国最大的非洲葡萄酒供应国之一,而中国也是非洲最大的进口葡萄酒消费国之一。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合作,也推动了葡萄酒文化的交流。
目前,南非葡萄酒协会在中国多次举办品酒会、葡萄酒讲座等活动,而中国也在非洲举办类似的活动,以增进双方的了解。中国的一些葡萄酒学院也与南非的葡萄酒培训机构合作,共同提供葡萄酒酿造、品酒师培训等课程,为中国学员提供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知识。通过更多的双方文化交流,带来更深入的经贸合作,无疑是双方都喜闻乐见的事情。
特色发展,大国风范
在不久前,来自葡萄酒王国法国的总统马克龙访华品尝到了长城桑干酒庄的葡萄酒,不仅赞不绝口,甚至还有些感慨万千。马克龙是著名的葡萄酒爱好者,他曾说“:“当我接待外国贵宾时,他们总是很期待我们的好酒,葡萄酒是我们的外交官。葡萄酒是法国文化的一部分,是团结我们的东西。”而在这次晚宴之后,中法双方在葡萄酒方面达成了非常重要的合作项目,法方承诺将帮助中国葡萄酒尽快加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与全球产业接轨,把中国的葡萄酒也带到全球去。这无疑是一场双赢的合作,法国的葡萄酒代表了法国的文化,而中国的葡萄酒自然也代表了中国的文化,只不过对于中国来说,葡萄酒的文化则更加与众不同。
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可以说是既久亦新。如果说久,记载西周时期诗歌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关于葡萄酿酒的记载,距今也有近三千年历史。在吐鲁番地区阿斯塔纳古墓中,还有一幅多年的壁画呈现了人们酿造葡萄酒的情景。甚至在辽国的一个墓室中,还曾出土过一罐有千年历史保存完好尚能饮用的葡萄酒。
如果说新,新中国成立之后,直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长城葡萄酒才通过自主研发,先后酿造出了新中国第一瓶干白和干红葡萄酒,实现了国内葡萄酒全方位零的突破,让中国葡萄酒得以重现世界舞台,并且从八十年代开始在全球屡获殊荣。所以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注定和别人不一样。
中国葡萄酒产业既不属于旧世界、也不属于新世界,是一个完全新兴的葡萄酒产区。如何打破传统的旧世界酒庄葡萄酒的固有模式,积极借鉴新世界葡萄酒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消费者偏好,形成全新的葡萄酒文化,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是中国葡萄酒所面临的重要时代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时代挑战。
(长城桑干酒庄)
如何让外国的消费者一喝到长城桑干这样的葡萄酒就能感受到这种与众不同的中国风味,从中真切的感受到富含的文化魅力,这是全行业都需要为之奋斗的方向。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不去深刻研究中国葡萄酒的发展历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和葡萄酒文化深度的融入,这将是找到中国葡萄酒行业特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对酒》中写到“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凉州词》中则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广为传播。其实自唐代起,葡萄酒就是皇室的最爱,贵族的象征。这也成了最终葡萄酒历经千年波折并没有最终在中国进入传统主流的关键。而在欧洲的中世纪,干净的饮用水都很难获得,葡萄酒本身是作为一种卫生饮品和消*材料存在的,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必备之物,这种群众路线大概也是最终葡萄酒能够成为海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外交的国宴舞台上,葡萄酒固然已经成为其中的主角。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APEC、G20峰会、金砖领导人会晤、博鳌亚洲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以及今年备受瞩目的中国·中亚峰会、马克龙访华等国际活动中都能看到长城作为国宴上的常客的身影。但在各大商超和电商平台中,我们依旧能看到与国宴品质完全相同的长城葡萄酒面向所有消费者销售。这种旧时王谢堂前燕,终于在现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相信在未来,这种高品质的葡萄酒也会赢得更多民众的喜爱和支持,成为中国葡萄酒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葡萄酒文化流行的背后,实际上还是国力的彰显和支撑,中国葡萄酒文化在全球的日益兴起,也是中国国力不断强大的结果。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最终绝不会成为欧美葡萄酒文化的附庸,还是会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长城桑干不仅仅是中国产区的葡萄酒,更是富含中国文化的葡萄酒。在这样优秀葡萄酒产品的支撑下,中国葡萄酒产业势必也会在世界葡萄酒产业旧世界、新世界版图之外,发展出新的独立一极——世界葡萄酒第三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