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物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文跃粉彩烧制难成功靠经验 [复制链接]

1#

李文跃 粉彩烧制难 成功靠经验


9月3日,“当代大师陶瓷艺术精品展”在岭南会开幕,李文跃不仅带来了他的精品力作,也接受了本报的采访,畅谈他在粉彩创作上的心得体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文跃称


粉彩烧制难


成功靠经验


文、图/ 江粤*


粉彩,是景德镇土生土长的、独有的瓷上装饰形式,表现力强。目前已是景德镇陶瓷世家第五代传人的李文跃,正是一位在粉彩创作上不断出新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9月3日,当代大师陶瓷艺术精品展在岭南会开幕,李文跃不仅带来了他的精品力作,也接受了本报的采访,畅谈他在粉彩创作上的心得体会。


粉彩《孔子讲学》


得名家无私真传


景德镇陶瓷艺术的传承分三种形式:家族式传承、师傅带徒弟式传承和学院化的系统教育。李文跃的技艺正来自这三类传承。


父亲李镇生从小师从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的传人邹国均,主攻粉彩山水装饰。因此,李文跃对粉彩山水可谓耳濡目染,早有丘壑在心。17岁那年,他开始在景德镇红艺瓷厂画山水,没多久,又到成型车间主攻造型。半年后,他进了父母亲工作的艺术瓷厂,获得了画肖像的机会。


艺术瓷厂名家荟萃,李文跃幸运地得到了他们的无私真传。记得当时有个老艺人将一张珍贵的粉彩配方献给了单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代的粉彩人物画,其他部分都是粉彩,但人的肌肤和五官,用的是新彩,老艺人解密的是一个全粉彩的脸像、肌肤配方。


在画了三年肖像以后,李文跃考入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陶瓷艺术设计专业,进行科班训练。家传式和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更多是学到一技之长,通过学校的系统教育,我们的观念改变了,视野开阔了,思路拓宽了,更懂得融会贯通。


毕业后,李文跃回到艺术瓷厂进了美术研究所。技术上已经足够全面的他,思想束缚也被打破,从此开始了创新的历程。


不断拓宽粉彩装饰语言


在高温颜色釉粉彩装饰上,虽然李文跃算不得开山鼻祖,但他却真正拓宽、普及了这一装饰工艺。1987年,毕业于陶院的老牌大学生潘文复,尝试了首件高温颜色釉绘画装饰《金色的桂林》,获得首届景德镇百花奖金奖。李文跃看在眼里,随即也创作了高温颜色釉粉彩作品《水乡》。李文跃将这一装饰手法命名为高温窑变流霞彩。每次发胎,他都要亲自吹釉。烧胎厂的工人学到手后,就按他的方式来制作高温颜色釉胎底,卖给其他艺术家再创作,市场上的高温颜色釉绘画装饰便渐渐多起来了。


在墨彩上,李文跃也是一位得力的接班人和变革者。当年,厂里只有雷火莲一位老艺人懂得墨彩描金装饰,为避免绝技失传,1987年,领导决定让李文跃拜雷火莲为师。雷火莲是退休后返聘的大内高手,脾气有点怪,不容易打交道。但当他看到李文跃每天都兢兢业业地临摹自己的墨彩描金作品,并交由他指正时,就毫无保留地将调金、描金等独门技艺都传授给了李文跃。墨彩描金首先要用墨色表达明暗,体现深浅变化,开始用黑色勾线,之后再描上金线,一件作品比普通的粉彩作品要多耗几倍功夫。


1990年,李文跃凭借墨彩描金《十八罗汉》瓶一举夺得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那时,他才刚过而立之年。


在熟练掌握了墨彩技艺之后,李文跃又结合粉彩再辟蹊径,形成了粉墨彩装饰语言,这在他的三大件创作中,得到完美呈现。


三大件展现创作厚度


进入2000年以后,李文跃开始在重大题材的创作上迈开步子:一是2000年创作了《清代颐和园》千件大缸;二是2004年创作了《曲阜三孔》双千件瓷缸,将曲阜孔庙、孔府、孔林都容纳在一个长卷中;三是2007年完成了《景德镇御窑盛景图》万件笔筒。这三大件,至今仍然是同行们眼中的鸿篇巨制。


创作《曲阜三孔》,始于朋友的一个疑问:最能够集中表现中华文化历史内涵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把李文跃深深吸引住了。通过思考,他认为非曲阜莫属。由于这一题材前人没有做过,李文跃决定将其搬到瓷器上。为了画好作品,他专程前往曲阜,在三个历史文化名胜处看了七天七夜,对孔子生平、影响进行了实地观察,对人文环境真真切切地进行体验,备受震撼。最终,他决定将三大场景融为一体,中间穿插孔子事迹,做成大缸的通体装饰。这件作品,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完成。


在这些大作逐渐面世的过程中,李文跃日益体会到:艺术的第一要义是表现美,除此之外,还要把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和历史呈现出来,作品才更有厚度,更有穿透力。创作的另外两大主题西域风情系列和孔子系列,正是紧扣这一艺术核心理论。


因此,李文跃强调,艺术家年轻时一定要多临摹古人和名家作品,学习传统的用笔及意境,这是打进去的过程,唯有如此,创作才有根基;同时也要重视写生,多走多看,才能形成自我的艺术个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